单选题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出现混乱,最早出现于哪里?()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

单选题
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出现混乱,最早出现于哪里?()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作为区分君子于小人的重要标准的是墨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里?

“君子和而不同”接句为:()A、小人不同而和B、小人同而不和C、小人不和而同D、君子不同则和

子曰:“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过107次,和“小人”一词的次数一样

魏晋玄学中“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孟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义利是矛盾的。君子只能选择义,不能选择利。

根据《论语》的观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包括()。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D、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指的是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优戚。

《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多少次?()A、107、24B、107、107C、24、24D、24、107

翻译: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在哪部著作中君子、小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A、《左传》B、《史记》C、《论语》D、《礼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中庸之道。

我国最早出现烧制瓷器的阶级窑在哪里?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指君子看重的是至道大义,小人看重的则是蝇头小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地说,义就是(),利就是()。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

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圆周率最早出现于哪里?

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出现混乱,最早出现于哪里?()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

问答题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判断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指的是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优戚。A对B错

单选题“君子和而不同”接句为:()A小人不同而和B小人同而不和C小人不和而同D君子不同则和

问答题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里?

判断题“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过107次,和“小人”一词的次数一样A对B错

填空题子曰:“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

判断题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