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其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与所用兆欧表的电压高低、容量大小及刻度上限值等无关。A对B错

判断题
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其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与所用兆欧表的电压高低、容量大小及刻度上限值等无关。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大容量发电机和变压器,其绝缘判断最有效的是().A、绝缘电阻B、吸收比C、极化指数

200MW及以上发电机绝缘的吸收现象过程很长,推荐测量极化指数。

变压器绝缘普遍受潮以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A、均变小B、均变大C、绝缘电阻变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变大D、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变小,极化指数变大

为了克服测量电气设备绝缘吸收比可能对设备绝缘幼劣的误判断,常采用测量其10min与1min的绝缘电阻之比,即用测量极化指数p的方法来判断绝缘优劣。

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上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采用2500V兆欧表,量程一般不低于10000MΩ()

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测量温度以绕组温度为准()

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10min时的绝缘电阻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A、介质损失B、极化指数C、绝缘吸收比

对于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历次试验应选用()的绝缘电阻表。A、相同特性B、相同容量C、相同短路电流

发电机或油浸式变压器绝缘受潮后,其绝缘的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增大。

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其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与所用兆欧表的电压高低、容量大小及刻度上限值等无关。

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需结合油微水、油介损等其他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开展B类检修,进行油处理或返厂检修。A、吸收比1.3B、极化指数1.5C、绝缘电阻10000MΩD、吸收比1.3且极化指数2.5且绝缘电阻10000MΩ

变压器交接试验验收阶段,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同时换算至出厂同一()进行比较。A、电压B、气压C、温度D、绝缘等级

对高电压大容量电气设备进行吸收比试验时,往往发生误判断,即上述类型的设备吸收比的大小,不能说明基绝缘电阻值的高低。

对电容量较大的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主要以()的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A、绝缘电阻B、吸收比C、极化指数D、局部放电

用小容量的兆欧表测量大容量设备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其准确度较低。

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其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与()等无关。A、测试电压高低B、试品容量大小C、测试仪器精确度D、测试仪器刻度上限值

变压器()试验可以作温度换算。A、绝缘电阻的吸收比B、绝缘电阻的极化指数C、直流电阻D、绕阻介质损

对电容量比较大的高压电气设备,如电缆、变压器、发电机、电容器等的绝缘状况,主要以()的大小为判断的依据。A、电容量B、吸收比C、绝缘电阻D、极化指数

变压器()试验不需要作温度换算。A、绝缘电阻的吸收比B、绝缘电阻的极化指数C、绝缘电阻D、绕阻介质损

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要求正确的是:()。A、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B、35kV及以上变压器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C、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

测量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时,若未充分放电,剩余电荷将影响下一步的测量结果,使试品的充电电流和吸收电流比充分放电后的测量值小,因而造成吸收比(),绝缘电阻()的虚假现象。

单选题对于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历次试验应选用()的绝缘电阻表。A相同特性B相同容量C相同短路电流

单选题变压器绝缘普遍受潮以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A均变小B均变大C绝缘电阻变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变大D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变小,极化指数变大

判断题发电机或油浸式变压器绝缘受潮后,其绝缘的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增大。A对B错

单选题将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A介质损失B极化指数C绝缘吸收比

判断题用小容量的兆欧表,测量大容量设备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其准确度较低。A对B错

单选题对于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历次试验应选用()的绝缘电阻表。A相同特性B相同容量C相同短路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