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背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混凝土坍落度18cm。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场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第6题:下列措施不是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措施是( )。A.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B.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振捣C.避免防钢筋笼卡住导管D.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不适用于卵石、漂石地质条件下灌注桩钻孔施工的机械有( )。A、螺旋钻机 B、冲击钻机 C、旋挖钻机 D、回转斗钻机 E、地质钻机

1.背景材料:某桥主跨为40×50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 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根据有关检验标准,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2.问题:(1)请补充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的缺项部分。(2)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检测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桥梁灌注桩钻孔施工中,适合于在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硬土层、岩层中使用的钻孔机械是( )。A.液压循环钻机B.冲击钻机C.旋挖钻机D.潜水钻机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河大桥,桥跨布置为4联,每联3跨,大桥纵断面示意图见下图。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长48~64cm;桥墩采用双柱墩,墩身高度25~30m,桥台为桩柱式桥台,施工设计图中标明箱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案。桥位处平均水深5m,该河段不通航,河床地质为粉质沙土。施工单位无大型施工船只,用于本桥大型临时设施的材料有Φ560mm钢管、工字钢等型钢、贝雷架。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法施工灌注桩,施工单位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有:①桩位坐标;②垂直度;③孔径;④A;⑤钢筋笼接头质量;⑥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安装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用哪些主要大型临时设施?说明理由。2.写出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和B的内容。3.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的理由是否正确?设计变更程序是否完善?并分别说明理由。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河大桥,桥跨布置为4联,每联3跨,大桥纵断面示意图见下图。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长48~64m;桥墩采用双柱墩,墩身高度25~30m,桥台为桩柱式桥台,施工设计图中标明箱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案。桥位处平均水深5m,该河段不通航,河床地质为粉质砂土。施工单位无大型施工船只,用于本桥大型临时设施的材料有钢管、工字钢等型钢、贝雷架。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法施工灌注桩,在施工方案中对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描述如下: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输入钻孔内,从钻头的钻杆下口吸进,泥浆挟带钻渣通过钻杆中心上升,从钻杆顶部连接管道排出至沉淀池内,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回流人泥浆池不再使用。施工单位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有:(1)桩位坐标;(2)垂直度;(3)孔径;(4)A;(5)钢筋笼接头质量;(6)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安装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用哪些主要大型临时设施?说明理由。2.施工单位关于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的描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描述。3.写出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和B的内容。4.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的理由是否正确?设计变更程序是否完善?并分别说明理由。

背景资料:某沿海大桥工程项目,主墩基础是48根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为55m。大桥所处位置的地点情况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0m的卵漂石层,再下层为软岩层。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本工程的特性,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在图纸会审中发现存在设计有遗漏问题,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发出了“设计变更通知单”;事件 2:为了协调方便,某公路检测机构在该工程项目中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的试验检测委托;事件3:施工过程中,经建设单位同意对工程进行了较大设计变更,从而增加了投资。【问题】对施工中发生的事件逐一进行判断是否合理或正确,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请改正。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河大桥,桥跨布置为4 联,每联3 跨,大桥纵断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长为48~64m;桥墩采用双柱墩,墩身高度25~30m,桥台为桩柱式桥台,施工设计图中表明箱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案,桥位处平均水深5m,该航段不通航,河床地质为粉质砂土。大桥纵断面示意图施工单位无大型施工船只,用于本桥大型临时设施的材料有560mm 钢管,工字钢等型钢,贝雷架。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法施工灌注桩,在施工方案中对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描述如下利用钻孔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输入钻孔内,从钻头的钻杆下口吸进,泥浆挟带砖渣通过钻杆中心上升,从钻杆顶部连接管道排出至沉淀池内,砖渣在此沉淀而泥浆回流入泥浆池中不再使用。施工单位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有①桩位坐标;②垂直度;③孔径;④A;⑤钢筋笼接头质量;⑥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安装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用哪些主要大型临时设施?说明理由。2.施工单位关于正循环回转钻孔施工方法中加下划线部分的描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描述。3.写出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 和B 的内容。4.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的理由是否正确?设计变更程序是否完善?并分别说明理由。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5C、m的砾石、37C、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渣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堵塞,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问题:1.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2.钻孔的方法有哪些3.根据背景资料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4.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某桥主跨为40、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请指出钻孔桩常见质量控制点?

“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上浮、断桩等”知识点、考点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材料:某桥基础为6根的钻孔灌注桩,上置8×12×3.5m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顶面比原始地面线低0.5m.地质与水文条件如下:0~0.60m砂砾石,下为黏性土,施工期间的水位刚好淹没原地面线.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围堰法施工,适用于该桥的围堰有哪些? 2、适用于该桥承台施工的支护形式有哪些? 3、在浇筑承台混凝土前对承台底应作哪些处理? 4、浇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前,对桩基应作哪些处理? 5、浇筑承台混凝土前,对钻孔灌注桩应作哪些主要内容的检验?

某桥主跨为40、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请提出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的缺项部分?

某桥主跨为40、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检测是否合理?请说明。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中,( )适于黏性土、黏土、黏土质土、稍密的砂石及杂填土层中使用,但不能在密实的中粗砂、砂砾石、漂石层中使用。A、钻孔压浆灌注桩B、锤击沉管灌注桩C、套管夯扩灌注桩D、振动沉管灌注桩

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某桥主跨为40、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请指出钻孔桩常见质量控制点?

问答题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 (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 (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 (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 (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2.问题: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钻孔灌注桩”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背景材料: 某桥主跨为40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 问题: 请提出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的缺项部分?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检测是否合理?请说明.请指出钻孔桩常见质量控制点?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中,( )适于黏性土、黏土、黏土质土、稍密的砂石及杂填土层中使用,但不能在密实的中粗砂、砂砾石、漂石层中使用。A钻孔压浆灌注桩B锤击沉管灌注桩C套管夯扩灌注桩D振动沉管灌注桩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大桥,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其主墩基础为160根桩径为1。6m钻孔灌注桩(直桩柱),桥位区地质为硬岩层,设计厚度为50m。钻空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终孔及清孔后,检测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其内容与结果如下:1、孔的中心位置均不大于5cm;2、孔径均大于设计桩径;3、倾斜度均小于1/100;4、孔底均低于设计标高。 根据以上结果,检查人员认为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合格,砼浇注28d后,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现场考察,对其中9根桩进行钻取芯样发检查。检查方法为:采用普通液压岩心钻机钻进,钻芯位置为桩中心稍偏上的位置上,芯样直径为100mm,抽芯深度为桩身全长,钻具到达桩底前无穿出桩身,且进入岩层55cm,芯样钻孔完毕后,接桩位编号放于芯样箱,并进行记录,每注意桩孔芯样做3次抗压强度实验,取其平均值,并对岩石部分取1件做抗压强度检测。 问题: 1、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是否缺项,请补充? 2、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题中给出的偏差是是否正确? 3、钻芯取样法测抗压强度实验错在何处? 4、灌注桩缺陷的检测,其主要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发生赌管现象,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灌注完成,养生后检测发现断桩。 题目(1):护筒的作用是什么?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何要求? 题目(2):何为正循环工艺? 题目(3):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题目(4):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为什么?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发生赌管现象,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灌注完成,养生后检测发现断桩。 题目(1):护筒的作用是什么?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何要求? 题目(2):何为正循环工艺? 题目(3):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题目(4):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为什么?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6)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上浮、断桩等”知识点、考点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单选题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是()。A桩预制,吊插桩,沉桩接桩B平整场地,定位放样,浇筑底节沉桩,拆除模板的抽除垫木,挖土下沉C沉桩连高,吊装就位,钻孔,安放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养护,截桩D平整场地,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灌注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