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 (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 (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 (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 (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2.问题: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    (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    (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    (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    (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2.问题: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背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混凝土坍落度18cm。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正确的是( )。A.钻孔→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B.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C.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D.制备泥浆→埋设护筒→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清底→灌注水下混凝土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粧,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3)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问题】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背景资料:某承包人承接了一座大桥工程,该桥采用的桩基础,桩长约25~32m;桥位处地层均为天然砂砾,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下约1.5m处。其桩基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用水准仪进行桩位放样、埋设钢护筒、选用反循环回旋钻机作为成孔钻机,终孔检查合格后,采用抽浆法进行清孔排渣;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及泥浆相对密度检验合格,孔底沉淀厚度检验合格。钢筋笼骨架在现场分段制作、吊装、搭接焊接长、钢筋笼放入孔内,然后将导管沉放到距桩底0.25m处,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1m以内。在距桩顶5m处发生堵管,施工人员采用了转动导管的方法试图疏通导管。为了减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混凝土初凝导致导管堵塞的风险,经施工单位项目总工同意,在混凝土中掺入了适量的缓凝剂,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cm。问题:1.该项目在桩基钻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或改正。2.成孔检验中存在的缺项是什么?3.指出钢筋笼入孔后应注意的两个要点。4.该项目施工中发生堵管后,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说明理由或改正。5.该项目在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说明理由或改正。

1.背景材料: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 根桩径为1.55m 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 的砾石,以下为37m 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 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 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9)当灌注到27m 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10)进行到32m 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2.问题:(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1.背景材料: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 的砾石、37m 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 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 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 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 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2.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资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 事件二:采用冲击钻成孔工艺。先场地平整,再桩位放样、埋设护筒,然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再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事件三: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事件四:上部结构施工的材料主要通过塔吊完成,在起吊一台电焊机时,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影响操作人员视线,为了安全起吊,现场技术人员安排民工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2.根据事件二、事件三的描述,列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 3.根据事件三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四,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做法。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5C、m的砾石、37C、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渣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堵塞,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问题:1.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2.钻孔的方法有哪些3.根据背景资料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4.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座大桥工程,该桥采用的桩基础,桩长约25~32m;桥位处地层均为天然砂砾,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下约1.5m处。其桩基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用水准仪进行桩位放样、埋设钢护筒、选用正循环回旋钻机作为成孔钻机,终孔检查合格后,采用抽浆法进行清孔排渣;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及泥浆相对密度检验合格,孔底沉淀厚度检验合格。钢筋笼骨架在现场分段制作、吊装、搭接焊接长、钢筋笼放入孔内,然后将导管沉放到距桩底0.25m处,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1m以内。在距桩顶5m处发生堵管,施工人员采用了转动导管的方法试图疏通导管。为了减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混凝土初凝导致导管堵塞的风险,经施工单位项目总工同意,在混凝土中掺入了适量的缓凝剂,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C、m。问题:1.该项目在桩基钻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或改正。2.成孔检验中存在的缺项是什么3.指出钢筋笼入孔后应注意的两个要点。4.该项目施工中发生堵管后,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说明理由或改正。5.该项目在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说明理由或改正。

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中,下钢筋笼和钢导管之后应进行的工艺是( )A.孔位校正B.护筒埋设C.二次清孔D.终孔验收

背景资料:某城市新建一座钢管拱桥,单跨100m。东西拱座两个桥台,每个桥台基础设20根桩径为1.5m的钻孔灌注桩,设计桩长40m。桥位区地质表层5m以内为杂填土层,5~35m为卵砾石,35m以下为软岩层。桩基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了冲击钻进行钻孔。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闪光对焊连接。灌注第2~3号桩时,在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渣厚度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安装导管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导管使用前曾用1.5倍的水深压力进行了水密承压试验。混凝土坍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进行。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2~6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由于怕再发生塌孔现象,施工人员决定连续浇筑。混凝土灌注高度进行到28m时,发现导管埋管达18m,灌注混凝土发生困难。操作人员在抖动、敲打混凝土不能正常灌注时,决定拔抽导管,混凝土面突然下降后继续灌注混凝土。当灌注到35m时又发生堵管现象。施工人员采取用脚手管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直到灌桩完成。后经检测发现有断桩。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钢筋连接有几种方法?一般钢筋笼的钢筋连接应采用何种方法?3.水下钻孔的钻机有哪几种?为何此工程选用冲击钻?4.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5.导管使用时有哪些要求?

[背景资料]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发生赌管现象,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灌注完成,养生后检测发现断桩。 题目(1):护筒的作用是什么?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何要求? 题目(2):何为正循环工艺? 题目(3):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题目(4):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为什么?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正确的是()。A、钻孔→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B、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C、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D、制备泥浆→埋设护筒→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清底→灌注水下混凝土

“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上浮、断桩等”知识点、考点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6)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 (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 (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 (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 (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2.问题: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单选题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中,下钢筋笼和钢导管之后应进行的工艺是 ( )A孔位校正B护筒埋设C二次清孔D终孔验收

问答题[背景材料] 沿海某某大桥的桥墩施工中,设计墩为双柱式桩柱式墩,桩径为1.5m,桩长为48m的摩擦桩,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粘性土硬土层,曾厚3m,以下为60cm厚的粘土层软土层。此层中夹有粉砂层1.2m,以下为中粗砂砾层,以下为基岩为中粗粒花岗岩。在此桥位有日夜潮汐,施工水深约2米。 承包商使用的施工方法程序如下: 1、作钻孔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筑岛,打板桩作施工平台。施工平台高出水面1.5m 2、埋设护筒,采用长3m的钢护筒(据具体情况)。 3、选择冲抓钻为钻孔机械。 4、泥浆制备,采用塑性指数为Ip10的膨润土。 5、冲孔灌注桩成孔。 6、清孔后做成孔检查。 7、在成孔过程中桥墩用钢筋骨架制作。 8、由于施工工期短,成孔检查后即进行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9、混凝土养生。 10、拔出钢护筒。 [问题]: 1、此桥墩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方法和措施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怎样改正? 2、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导管提升要点。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6)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1)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2)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 (4)钻孔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发生赌管现象,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灌注完成,养生后检测发现断桩。 题目(1):护筒的作用是什么?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何要求? 题目(2):何为正循环工艺? 题目(3):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题目(4):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为什么?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发生赌管现象,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灌注完成,养生后检测发现断桩。 题目(1):护筒的作用是什么?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何要求? 题目(2):何为正循环工艺? 题目(3):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题目(4):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为什么?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2.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上浮、断桩等”知识点、考点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单选题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是()。A桩预制,吊插桩,沉桩接桩B平整场地,定位放样,浇筑底节沉桩,拆除模板的抽除垫木,挖土下沉C沉桩连高,吊装就位,钻孔,安放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养护,截桩D平整场地,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灌注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