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  )。A粉土B人工填土C砂类土D湿陷性黄土

单选题
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  )。
A

粉土

B

人工填土

C

砂类土

D

湿陷性黄土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2.1条第1款规定,振冲碎石桩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饱和黏土地基,如对变形控制不合格,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第3款规定,不加填料振冲挤密法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相关考题:

不加填料的振冲加密法适用于粘粒含量小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对经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法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选择在( )。A.振冲点位处B.与相邻振冲点连线的中心处C.振冲点围成的单元形心处D.振冲孔的边缘处

对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位于( )。A.有代表性的地基上B.相邻振冲点围成单元C.振冲点的中心处D.振冲孔的边缘处E.随机选的点位处

对经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法 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选择在( )。A.振冲点位处 B.与相邻振冲点连线的中心处C.相邻振冲点围成的单元形心处 D.振冲孔的边缘处

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加固( )。A.淤泥地基 B.软黏土地基C.中粗砂地基 D.淤泥质黏土地基

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 )。A.粉土 B.人工填土 C.砂类土 D.湿陷性黄土

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仅适用于处理( )地基。 A.黏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 B.中砂C.黏土 D.人工填土

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加固()。A、淤泥地基B、软黏土地基C、中粗砂地基D、淤泥质黏土地基

振冲密实法施工检测和效果检测中,对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人或动力触探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或地基土质较差的地段,并位于振冲点围成的单元形心处。检验点数量可按每( )个振冲点选择1个孔,总数不得少于3孔A、50~100B、50~200C、100~150D、100~200

振冲置换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挤密,而振冲密实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填料置换。

不加填料的振冲加密法适用于粘粒含量小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A、粘性土;B、人工填土;C、砂类土;D、湿陷性黄土。

振冲挤密适用于加固砂性土层。振冲置换适用于加固粘性土层。振冲置换与振冲挤密投放填料的主要差别是间歇法投放桩料。

对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位于()。A、有代表性的地基上B、相邻振冲点围成单元C、振冲点的中心处D、振冲孔的边缘处E、随机选的点位处

下述()对振冲法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A、振冲器的功率B、密实电流C、振留时间D、填料量

振冲加密施工中,桩体的密实度主要靠观察()来控制。A、桩体直径B、填料C、振冲器头D、密实电流

()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A、换土垫层法B、振冲挤密法C、振冲置换法D、深层密实法

单选题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A粘性土;B人工填土;C砂类土;D湿陷性黄土。

多选题对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位于( )。A有代表性的地基上B相邻振冲点围成单元C振冲点的中心处D振冲孔的边缘处E随机选的点位处

单选题振冲密实法施工检测和效果检测中,对不加填料振冲密实法的砂土地基,宜用标准贯人或动力触探检验处理效果。检验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或地基土质较差的地段,并位于振冲点围成的单元形心处。检验点数量可按每( )个振冲点选择1个孔,总数不得少于3孔A50~100B50~200C100~150D100~200

单选题振冲桩施工时,要保证振冲桩的质量必须控制好()。A振冲器功率、留振时间、水压B填料量、振冲器功率、留振时间C密实电流、填料量、留振时间D留振时间振冲器功率、密实电流

判断题不加填料的振冲加密法适用于粘粒含量小于10%的中粗砂地基。A对B错

判断题振冲置换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挤密,而振冲密实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填料置换。A对B错

判断题振冲挤密适用于加固砂性土层。振冲置换适用于加固粘性土层。振冲置换与振冲挤密投放填料的主要差别是间歇法投放桩料。A对B错

单选题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加固()。A淤泥地基B软黏土地基C中粗砂地基D淤泥质黏土地基

单选题振冲加密施工中,桩体的密实度主要靠观察()来控制。A桩体直径B填料C振冲器头D密实电流

多选题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只适用于处理()地基。A黏土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B粉土C砾砂D卵石E中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