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问答题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注册税务师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设计依法合理纳税方案,对每一种方案的税收负担率进行测定,选择税负较轻的方案,这种方法称为( )。A.比较费用筹划B.比较效益筹划C.比较税负筹划D.比较成本筹划

D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北方地区销售,虽然市场稳定,但销售规模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D公司准备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并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负责公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个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供选择:甲方案为设立子公司;乙方案为设立分公司;丙方案为先设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D公司总部及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有关资料如下:资料一:预计D公司总部2010~2015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1 000万元、1 100万元、1 200万元、1 300万元、1 400万元、1 5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资料二:预计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2010~2015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 0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假设分公司所得税不实行就地预缴政策,由总公司统一汇总缴纳;假设上海浦东新区纳税主体各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 要求:计算不同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下2010~2015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下列关于企业投资纳税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考虑的税收因素较少,没有纳税筹划的空间B.直接对内投资纳税管理中,主要对长期经营资产进行纳税筹划C.投资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属于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D.根据企业分支机构可能存在的盈亏不均、税率差别等因素来决定分支机构的设立形式,能合法、合理地降低税收成本

从增值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买一送一”与“折扣销售”相比,前者的税负一般要低于后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步骤是( )。Ⅰ.进行法律可行性分析Ⅱ.各因素变动分析Ⅲ.敏感程度分析Ⅳ.应纳税额的计算Ⅴ.分析纳税人业务背景,选择节税方法A.Ⅰ、Ⅱ、Ⅲ、Ⅳ、ⅤB.Ⅴ、Ⅲ、Ⅱ、Ⅳ、ⅠC.Ⅱ、Ⅳ、Ⅰ、Ⅲ、ⅤD.Ⅴ、Ⅰ、Ⅳ、Ⅱ、Ⅲ

某建设项目运用价值工程优选设计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见下表,则最佳方案为( )。A、甲方案B、乙方案C、丙方案D、丁方案

某建设项目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见下表,则最佳方案为(  )。A.甲方案B.乙方案C.丙方案D.丁方案

如果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相应的纳税数额和纳税时间已经确定,纳税筹划就失去了作用空间。( )

海丽集团公司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B市设销售代表处。根据公司财务预测:由于B市竞争对手众多,2020年将暂时亏损460万元,2021年将盈利650万元,假设2020年和2021年集团总部盈利分别为800万元和890万元。集团公司高层正在考虑在B市是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集团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1)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海丽集团公司2020年和2021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2)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海丽集团公司2020年和2021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下列有关纳税筹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筹划者要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B.纳税筹划要求企业必须从整体角度考虑纳税负担,在选择纳税方案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C.纳税筹划的目的是追求企业税负最轻D.要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活动等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

富华集团公司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甲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公司财务预测:由于甲地竞争对手众多,2020年将暂时亏损460万元,2021年甲地将盈利650万元,假设2020年和2021年集团总部盈利分别为800万元和890万元。集团公司高层正在考虑是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集团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1)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富华集团公司2020年和2021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2)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富华集团公司2020年和2021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在购货价格无明显差异时,要尽可能选择现金结算方式,有利于减轻增值税的纳税负担。()

任何一项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的研发、选择、确定,都必须在该方案所涉及的纳税事项已成为既定事实之前。

规避增值税纳税义务是否就代表不缴纳增值税?不缴纳增值税的方案是否就是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请举例说明。

利用选择性条款的避税形式是针对税法中过于抽象、过于简单的条款,纳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进行筹划。

下列有关套期保值的方案制定中“制定保值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宏观角度分析大势,确定保值策略B、从产业角度判断套保时机C、从基差角度选择套期保值人场和出场点D、从企业自身角度确定保值策略

分别从政府视角和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我国采用复合税制的意义?有人说,税收筹划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那么,政府为什么还会支持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单选题下列有关套期保值的方案制定中“制定保值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宏观角度分析大势,确定保值策略B从产业角度判断套保时机C从基差角度选择套期保值人场和出场点D从企业自身角度确定保值策略

单选题所谓管理是由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和检查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下列选项属于筹划环节的是()。A执行补救方案B从多个方案中确定一个拟执行方案C确定几个可能的补救方案D检查补救方案的执行情况

问答题甲有限责任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公司下设两个非独立核算的业务经营部门:供电器材加工厂和工程安装施工队。供电器材加工厂主要生产和销售货物,工程安装施工队主要对外承接输电设备的安装等工程作业。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为280万元,安装工时费为150万元,购买生产用原材料200万元,该公司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2万元。从税收筹划角度,甲公司确定了两套方案:方案一:将两个业务经营部门进行独立核算,使每一个部门成为公司所属的二级法人,两个业务经营部门都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征收率为3%。方案二:将两个业务经营部门进行独立级法人,两个业务经营部门都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安装工时费按10%增值税税率纳税。要求:分别计算目前及两套税收筹划方案甲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及税收负担率,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问答题某集团公司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A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企业财务预测:由于A地竞争对手众多,2019年将暂时亏损200万元,2020年A地将盈利300万元,假设2019、2020年总部盈利均是600万元。公司高层正在考虑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1)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集团公司2019年和2020年累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2)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集团公司2019年和2020年累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从纳税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问答题规避增值税纳税义务是否就代表不缴纳增值税?不缴纳增值税的方案是否就是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请举例说明。

判断题利用选择性条款的避税形式是针对税法中过于抽象、过于简单的条款,纳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进行筹划。A对B错

问答题D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北方地区销售,虽然市场稳定,但销售规模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D公司准备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并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负责公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 3个分支机构设置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为设立子公司;乙方案为设立分公司;丙方案为先设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D公司总部及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有关资料如下:资料一:预计D公司总部2019-2024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万元、1100 万元、1200 万元、1300 万元、1400万元、15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资料二:预计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2019-2024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假设分公司所得税不实行就地预缴政策,由总公司统—汇总缴纳;假设上海浦东新区纳税主体各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要求:计算不同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下2019-2024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判断题任何一项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的研发、选择、确定,都必须在该方案所涉及的纳税事项已成为既定事实之前。A对B错

问答题分别从政府视角和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我国采用复合税制的意义?有人说,税收筹划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那么,政府为什么还会支持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问答题根据( 2 ),( 3 )的计算结果从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角度,分析甲公司是否应接受新投资机会, 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