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不锈钢的贫铬理论及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措施。

问答题
简述不锈钢的贫铬理论及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措施。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含碳量小于或等于()的超低碳级的铬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A、0.01%B、0.02%C、0.03%

()是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最有害的元素。 A、铬B、镍C、铌D、碳

为了防止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尽可能采用( )低的不锈钢。 A.含碳量B.含铬量C.含镍量D.含铬镍量

为了提高含Ti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应控制好(),但Ti含量不宜太高,以提高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

在铬镍不锈钢中,最能影响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元毒是() A.硫B.碳C.硅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碳易与铬化合生成经铬,使不锈钢焊后()性能下降。 A.抗晶间腐蚀B.抗氧化C.化学稳定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 )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D.钝化膜破坏

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主要有:添加稳弧剂、进行固溶处理、进行()处理和加大冷却速度等。

奥氏体不锈钢的含碳量为0.02~0.03%时,则全部碳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加热至450~850℃时,也不会形成贫铬区,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与一般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使用超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能有效防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

如何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简述减少高铬返吹法冶炼铬不锈钢铬的烧损的措施。

简述不锈钢晶间腐蚀形成原因。

对铬镍不锈钢来说,抗晶间腐蚀最有害的元素是()。A、碳B、硅C、硫D、磷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碳易与铬化合生成碳化铬,使不锈钢焊后()性能下降。A、抗晶间腐蚀B、抗氧化C、化学稳定D、抗气孔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产生“贫铬区”的过程。

气焊不锈钢时应尽量采用低碳不锈钢焊丝,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热裂纹,而且可以提高()的性能。A、强度B、冲击韧性C、抗晶间腐蚀D、抗冷裂纹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A、晶体内富镍B、晶界贫镍C、晶界富铬D、晶界贫铬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D、钝化膜破坏

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

目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大致有()、()、()三种方法。

防止不锈钢管道发生晶间腐蚀的措施有()。A、在不锈钢中添加钛和铌B、将铬镍不锈钢碳的质量分数降低到0.03%以下C、要注意保护不锈钢表面的保护膜不被破坏D、不用不锈钢管道输送含氯离子或溴离子的介质

为什么说1铬18镍9钛不锈钢有较高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判断题与一般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使用超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能有效防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A对B错

单选题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D钝化膜破坏

填空题目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大致有()、()、()三种方法。

单选题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A奥氏体过饱和碳的析出;B贫铬区的产生;C缝隙腐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