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揭示的远古文明,至少将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提前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A薛家岗遗址B凌家滩遗址C尉迟寺遗址D和县猿人遗址

单选题
(  )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揭示的远古文明,至少将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提前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A

薛家岗遗址

B

凌家滩遗址

C

尉迟寺遗址

D

和县猿人遗址


参考解析

解析:
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的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精美玉器至少将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提前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相关考题:

1989年被汉代前史书记载为“蛮荒腹地”的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揭开了这里三千多年前青铜文明的 。A面具B面目C面纱D面容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长达4000多年。

陶器的产生是()的标志,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A、远古时代B、旧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地球上有一条神秘的(),这个地带集中了远古的人类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A、北纬30°B、北纬60°C、南纬30°D、南纬60°

红山文化的哪个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将中华文明提前了1000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A、小河沿遗址B、城子山遗址C、牛河梁遗址

淮河流域面积广袤,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A、唐朝B、宋朝C、虞夏商周D、三国时期

远古神话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后世文学的影响?

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六七千年前的()等实物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A、丝麻织品B、稻谷C、干栏式建筑D、碳化无角菱E、玉器

在(),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有所提高,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A、远古时期B、农耕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现代文明时期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她的历史大约已延续了()年。A、一百多万年B、五千多年C、两千多年

世界人类文明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A、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极强的生命力B、源远流长C、博大精深D、包容性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有文字记载的才三千多年,在有文字以前是全靠()的。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A、地域文明建设B、民俗文明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D、农耕文明建设

大地湾文明把中华文明提前了3000年。

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A、凌家滩遗址B、朱家墩遗址C、烟墩山遗址

单选题地球上有一条神秘的(),这个地带集中了远古的人类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A北纬30°B北纬60°C南纬30°D南纬60°

判断题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A对B错

填空题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单选题红山文化的哪个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将中华文明提前了1000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A小河沿遗址B城子山遗址C牛河梁遗址

单选题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A地域文明建设B民俗文明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D农耕文明建设

多选题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六七千年前的()等实物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A丝麻织品B稻谷C干栏式建筑D碳化无角菱E玉器

单选题考古学家摩尔根写的著作是()。A《古代文明》B《远古文明》C《古代社会》D《文明社会起源》

问答题远古神话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后世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