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选择舌杆做大连接体后,通常在口内距龈缘距离应为(  )。A2.0mmB1.0mmCO.5mmD3.0~4.0mmE6.0mm

单选题
选择舌杆做大连接体后,通常在口内距龈缘距离应为(  )。
A

2.0mm

B

1.0mm

C

O.5mm

D

3.0~4.0mm

E

6.0mm


参考解析

解析:
选择舌杆做大连接体后,通常在口内距龈缘距离应为3.0~4.Omm。

相关考题:

某患者下颌双侧后牙多数缺失,口底到龈缘的距离为5.0mm,大连接体应用选择设计A.舌杆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C.舌板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

一患者多数下后牙缺失,口底到龈缘的距离为6mm,大连接体应用A、舌杆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C、舌板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

(123~127题共用备选答案)A.0.3~0.4mmB.3~4mmC.4~6mmD.至少6mmE.7mm以下123.口底到龈缘的距离多长时常用大连接体124.侧腭杆应离开龈缘125.前腭杆到龈缘的距离是126.舌杆到龈缘的距离是127.斜坡型者舌杆应离开黏膜

(共用题干)一患者缺失,余留牙健康,前牙舌侧牙槽骨为斜坡形。如欲采用舌杆做大连接体,下前牙舌侧龈缘至口底的距离应大于A.3mmB.5mmC.8mmD.10mmE.12mm

患者,男,50岁,缺失,口腔检查可见:缺牙区牙槽嵴丰满,余牙正常,口底与舌侧龈缘距离约为10mm,舌侧牙槽嵴形态为斜坡型,拟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如果连接体采用舌杆,则舌杆与黏膜的关系是A.离开黏膜0.3~0.5mm,距龈缘3~4mmB.离开黏膜0.3~0.5mm,与龈缘平齐C.平行接触,距龈缘3~4mmD.平行接触,与龈缘平齐E.以上均可

患者,男,50岁,8765|5678缺失,口腔检查可见:缺牙区牙槽嵴丰满,余牙正常,口底与舌侧龈缘距离约为10mm,舌侧牙槽嵴形态为斜坡型,拟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如果连接体采用舌杆,则舌杆与黏膜的关系是()。A、平行接触,与龈缘平齐B、离开黏膜0.3~0.5mm,距龈缘3~4mmC、平行接触,距龈缘3~4mmD、离开黏膜0.3~0.5mm,与龈缘平齐E、以上均可

某患者下颌双侧后牙多数缺失,口底到龈缘的距离为6mm,大连接体应用选择设计()A、舌杆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C、舌板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

患者,男,缺失,余留牙正常,口底距舌侧龈缘的距离为4mm,如果设计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设计PRI卡环组。大连接体可采用()A、舌杆B、连续杆C、带连续杆的舌杆D、舌板E、唇杆

单选题选择舌杆做大连接体后,通常在口内距龈缘距离应为(  )。A2.0mmB1.0mmCO.5mmD3.0~4.0mmE6.0mm

单选题某患者下颌双侧后牙多数缺失,口底到龈缘的距离为6mm,大连接体应用选择设计()A舌杆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C舌板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