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的诊断与分期属于(  )。A右肺腺癌cT4N2M0,ⅢA期B右肺腺癌cT4NIM0,ⅢA期C右肺腺癌cT3N2M0,ⅢB期D右肺腺癌cT3N2M0,ⅢA期E右肺腺癌cT4N2M1a,Ⅳ期

单选题
患者的诊断与分期属于(  )。
A

右肺腺癌cT4N2M0,ⅢA期

B

右肺腺癌cT4NIM0,ⅢA期

C

右肺腺癌cT3N2M0,ⅢB期

D

右肺腺癌cT3N2M0,ⅢA期

E

右肺腺癌cT4N2M1a,Ⅳ期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肺癌TNM分期,T4:胸水中找到癌细胞;N2:纵隔淋巴结肿大;M1a:恶性胸腔积液。T4N2M1a,Ⅳ期。

相关考题:

女性,55岁。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前段周围型阴影,直径2.5cm,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痰中见腺癌细胞,治疗首选A、放射治疗B、术前放疗+手术C、右肺上叶切除术D、放疗+化疗E、右肺上前段切除+化疗

分期手术后Ⅰ期卵巢上皮癌,哪一项不需术后化疗A、Ⅰa期、低分化卵巢透明细胞癌B、Ⅰa期、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C、Ⅰa期、高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D、Ⅰc期、高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E、Ⅰc期、中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根据第8版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术后TNM分期,53岁T3N1M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分期应为() A.I期B.II期C.III期D.IV期

该病人属于乳腺癌的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0期

某男性患者,69岁,近期胸憋,咳嗽,痰中带血,拍胸片发现右肺下野内侧有尖端在上,基底在下的三角形致密影,右肺门影下移。此阴影基本病变改变应为( )。A、右肺下叶炎症B、右肺下叶肺不张C、右肺下叶肺间质纤维化D、右肺肺水肿E、右胸腔积液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应为( )。A、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B、肺上沟瘤C、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D、右肺下叶腺癌E、肺癌胸膜转移

患者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发现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腺癌,需手术治疗。该患者的乳腺癌分期为A、第Ⅱ期B、第Ⅲ期C、第Ⅳ期D、晚期E、第Ⅰ期

患者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发现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腺癌,需手术治疗。该患者的乳腺癌分期为A.第Ⅰ期B.第Ⅱ期C.第Ⅲ期D.第Ⅳ期E.晚期

按乳腺癌的临床分期与TNM分期的关系,乳腺癌第Ⅱ期包括( )A.B.C.D.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

乳腺癌手术适应证为国际临床分期能( )A、O期B、Ⅰ期C、Ⅱ期D、部分Ⅲ期E、部分Ⅳ期

患者,女性,58岁,诊断为右肺中央型肺癌,行右肺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对放射治疗非常敏感,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鳞癌B、腺癌C、小细胞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肺癌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 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 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 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 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 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 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1M0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1M0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1M0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2M0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0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2M0

某男性患者,69岁,近期胸憋,咳嗽,痰中带血,拍胸片发现右肺下野内侧有尖端在上,基底在下的三角形致密影,右肺门影下移。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应为()A、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B、肺上沟瘤C、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D、右肺下叶腺癌E、肺癌胸膜转移

子宫肉瘤病灶转移至右肺上叶,UICC临床分期为()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0期

患者女,57岁。因"咳嗽、胸闷半月余,加重2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叶外周带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胸水细胞学可见腺癌细胞。头颅MRI、腹部B超、骨ECT均未发现异常。患者的诊断与分期为()A、右肺腺癌cT4N1M0,ⅢA期B、右肺腺癌cT3N2M0,ⅢA期C、右肺腺癌cT3N2M0,ⅢB期D、右肺腺癌cT4N2M0,ⅢA期E、右肺腺癌cT4N2M0,ⅢB期

单选题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1M0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1M0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1M0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2M0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0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2M0

单选题该患者临床诊断为乳腺癌,其TNM分期为(  )。A0期BⅠ期CⅡ期DⅢ期EⅣ期

单选题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是(  )。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0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1M0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1M0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1M0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1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2M0

单选题女性,55岁。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前段周围型阴影,直径2.5cm,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痰中见腺癌细胞,治疗首选()A放射治疗B术前放疗+手术C右肺上叶切除术D放疗+化疗E右肺上前段切除+化疗

单选题某男性患者,69岁,近期胸憋,咳嗽,痰中带血,拍胸片发现右肺下野内侧有尖端在上,基底在下的三角形致密影,右肺门影下移。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应为()A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B肺上沟瘤C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D右肺下叶腺癌E肺癌胸膜转移

单选题乳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提示乳腺癌已是( )A第一期乳腺癌B第二期乳腺癌C第三期乳腺癌D第四期乳腺癌E第五期乳腺癌

单选题子宫肉瘤病灶转移至右肺上叶,UICC临床分期为()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0期

多选题乳腺癌手术适应证为国际临床分期能( )AO期BⅠ期CⅡ期D部分Ⅲ期E部分Ⅳ期

单选题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应为(  )。A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B肺上沟瘤C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D右肺下叶腺癌E肺癌胸膜转移

单选题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NM

单选题患者,女性,58岁,诊断为右肺中央型肺癌,行右肺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对放射治疗非常敏感,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鳞癌B腺癌C小细胞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肺癌

单选题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胸闷半月余,加重2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叶外周带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胸水细胞学可见腺癌细胞。头颅MRI、腹部B超、骨ECT均未发现异常。患者的诊断与分期为()。A右肺腺癌CT4N1M0,ⅢA期B右肺腺癌CT3N2M0,ⅢA期C右肺腺癌CT3N2M0,ⅢB期D右肺腺癌CT4N2M0,ⅢA期E右肺腺癌CT4N2M0,ⅢB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