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上行负载定义为()。A基站热噪声功率占宽带总接收功率的比值B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占宽带总接收功率的比值C基站热噪声功率与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的比值D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与基站热噪声功率的比值

单选题
上行负载定义为()。
A

基站热噪声功率占宽带总接收功率的比值

B

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占宽带总接收功率的比值

C

基站热噪声功率与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的比值

D

基站接收端用户信号功率与基站热噪声功率的比值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Atoll中,TimeSlot表中定义每个小区的每个时隙的CCH信道功率、上行负载因子和下行总功率 A.错误B.正确

如果小区上行负载为60%,相当于噪声上升多少dB()。A.3dBB.4dBC.5dBD.6dB

对于上行准入控制算法,将负载因子作为上行负载的衡量指标;下行准入控制算法将基站载波发射功率作为下行负载的衡量指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行干扰余量与哪些因素相关A、上行SINRB、上行负载C、邻区干扰因子D、下行负载

上行干扰余量与要求达到的哪些因素相关A、上行SINRB、上行负载C、邻区干扰因子D、下行负载

在Atoll中,TimeSlot表中定义每个小区的每个时隙的()。A.CCH信道功率B.上行负载因子C.PCCPCH功率D.下行总功率

WCDMA小区上行负载50%,对应的噪声比较空载时上升的大小为() A.3dBB.4dBC.6dBD.9dB

在上行容量分析中,噪声上升与负载因子的关系式为Noise rise= 10log(1/(1-x)) (负载因子用x表示);根据此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50%的负载对应() dB的噪声上升。

在计算网络容量的时候,关于上行负载因子理解正确的是:()。A、上行负载因子只和本小区用户有关,和其它小区没有关系B、上行负载因子和噪声上升值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在实际网络中,上行负载因子可以达到1D、在实际网络中,任何时刻的上下行负载因子值相等

天平零点的定义为:()的情况下,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指针的位置。A、加负载1mgB、加负载10mgC、无负载D、加负载100mg

在Atoll中,TimeSlot表中定义每个小区的每个时隙的CCH信道功率、上行负载因子和下行总功率

在Atoll中,TimeSlot表中定义每个小区的每个时隙的()。A、CCH信道功率B、上行负载因子C、PCCPCH功率D、下行总功率

如果小区上行负载为60%,相当于噪声上升多少dB:()A、3dBB、4dBC、5dBD、6dB

在上行容量分析中,噪声上升与负载因子的关系式为Noiserise=10log(1/(1-x))(负载因子用x表示);根据此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50%的负载对应()dB的噪声上升。

链路预算中上行负载取值为50%时,干扰余量为()。

WCDMA小区上行负载50%,对应的噪声比较空载时上升的大小为()A、3dBB、4dBC、6dBD、9dB

对于上行准入控制算法,将负载因子作为上行负载的衡量指标;下行准入控制算法将基站载波发射功率作为下行负载的衡量指标。

单元负载的定义。

天平的零点定义为无负载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指针的位置。

在WCDMA系统中,上行负载为75%,则NodeB测量的RWTP为()。A、-99dBmB、-100dBmC、-101dBmD、-102dBm

关于传输线处于匹配工作状态定义正确的是()。A、负载阻抗为0B、负载阻抗小于特性阻抗C、负载阻抗大于特性阻抗D、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

多选题在Atoll中,TimeSlot表中定义每个小区的每个时隙的()。ACCH信道功率B上行负载因子CPCCPCH功率D下行总功率

单选题在计算网络容量的时候,关于上行负载因子理解正确的是:()。A上行负载因子只和本小区用户有关,和其它小区没有关系B上行负载因子和噪声上升值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在实际网络中,上行负载因子可以达到1D在实际网络中,任何时刻的上下行负载因子值相等

多选题上行干扰余量与要求达到的哪些因素相关A上行SINRB上行负载C邻区干扰因子D下行负载

填空题链路预算中上行负载取值为50%时,干扰余量为()。

判断题对于上行准入控制算法,将负载因子作为上行负载的衡量指标;下行准入控制算法将基站载波发射功率作为下行负载的衡量指标。A对B错

填空题在上行容量分析中,噪声上升与负载因子的关系式为Noise rise= 10log(1/(1-x)) (负载因子用x表示);根据此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50%的负载对应() dB的噪声上升。

多选题下行干扰余量与哪些因素相关()A上行SINRB上行负载C邻区干扰因子D下行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