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多选题
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

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

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

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参考解析

解析:
因果关系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错误主要有: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事前故意及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A项,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摔死,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而非方法错误。
B项,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又称为结果的提前实现,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被害人的死亡比行为人乙预想的提前实现了,属于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虽然乙的预想是先用安眠药使被害人熟睡,然后才勒死,但是由于投放的安眠药足以导致被害人死亡,表明投放安眠药的行为对被害人的生命产生了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所以杀人行为已着手,进入了实行阶段,并已经实现了犯罪结果,即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C项,对象错误与方法错误的区分在于,对象错误属于主观认识错误,行为人对被害对象存在主观认识错误;而方法错误属于客观结果错误,行为人对被害对象不存在主观认识错误,错误的结果是由行为方法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丙对意图杀害的王某不存在主观认识错误,造成错误的死亡结果,是由于行为方法等因素造成的,属于方法错误,而且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项,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丁主观上想杀人,客观上也杀死了人,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现在的具体符合说也认为,这种对象错误并不重要,不影响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成立。因此,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相关考题:

第 50 题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的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可以在选项组选择多个选项论述中是错误的(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111~112 题:第 111 题 关于羊水的功能错误的是( )。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羊水的功能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公式中,错误的是(  )。(2007年真题)

(2005年真题)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

(2009年真题)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A.对象认识错误B.法律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

(2010年真题)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2万元价格卖给他人。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

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下列关于“自知力完全”的描述,错误的是()A、患者精神症状消失B、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C、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D、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E、认为需要治疗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有人说:“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以上判断是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I.某人认识了错误,没有能改正错误II.某人没有认识错误,改正了错误III.某人没有去认识错误,没能改正错误IV.某人认识了错误,改正了错误A、IB、I、II和IIIC、III、IVD、I、III和IV的

关于理性认识的形式,错误的是()。A、推理B、判断C、表象D、概念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多选题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08年真题]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多选题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多选题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单选题有人说:“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以上判断是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I.某人认识了错误,没有能改正错误II.某人没有认识错误,改正了错误III.某人没有去认识错误,没能改正错误IV.某人认识了错误,改正了错误AIBI、II和IIICIII、IVDI、III和IV

多选题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多选题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A客体错误B对象错误C行为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错误

单选题有人说:"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以上判断是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Ⅰ.某人认识了错误,没有能改正错误 Ⅱ.某人没有认识错误,改正了错误 Ⅲ.某人没有去认识错误,没能改正错误 Ⅳ.某人认识了错误,改正了错误AⅠBⅠ、Ⅱ和ⅢCⅢ、ⅣDⅠ、Ⅲ和Ⅳ

单选题有人说:"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以上判断是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Ⅰ某人认识了错误,没有能改正错误 Ⅱ某人没有认识错误,改正了错误 Ⅲ某人没有去认识错误,没能改正错误 Ⅳ某人认识了错误,改正了错误AⅠBⅠ、Ⅱ、ⅢCⅢ、ⅣDⅠ、Ⅲ、Ⅳ

多选题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单选题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

单选题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