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201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货币购买力将(  )。A上升B下降C持平D无法确定

单选题
201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货币购买力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持平

D

无法确定


参考解析

解析: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价格指数是就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编制物价指数,反映其对应的价格水平变动程度。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则上升。

相关考题:

2008年1-3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A.8.5%B.8.0%C.7.5%D.7.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则货币购买力指数下降。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201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货币购买力将( )。A.上升B.下降C.持平D.无法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30-134题。2014年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3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4个百分点;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4.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2014年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0.4%、0.4%、0.3%和0.2%,衣着、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下降0.5%和0.3%。2014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液体乳及乳制品—粮食—鲜菜—蛋 B.水产品—粮食—鲜菜—肉禽及其制品C.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水产品—鲜果 D.粮食—水产品—液体乳及乳制品—鲜菜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则货币购买力指数下降。( )

2018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则货币购买力会( )。A.上升 B.下降C.持平 D.无法确定

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涨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变动趋势产生的影响是()A居民的消费方式改变B通货膨胀的压力减缓C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D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强

国家统计局2011年7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A、5.2%B、5.4%C、5.6%D、5.8%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6%,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到9.7%,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表明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9月份()A、食品价格下降了9.7%B、猪肉价格下降了2.6%C、食品价格仍上涨了9.7%,但同比的涨幅有所回落D、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少上涨4.6%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7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下列关于价格变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价格决定价值B、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C、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D、物价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环比上涨0.5%,物价水平总体平稳。A、CPI PIB、KPI CPIC、PPP CPID、GDP GNP

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一个国家货币对一切商品、劳务的购买力,它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货币购买力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货币购买力指数=物价指数C、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货币购买力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2014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据此回答题。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粮油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引起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A、不变B、减小C、增大D、不确定

2012年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环比为0.3%;再次下行回到了“1”时代。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为2.5%,环比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之所以要控制CPI涨幅,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是因为通货膨胀会() ①导致人们的存款数量减少②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③导致外汇汇率的必然升高④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8%。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约()。A、1%B、2%C、3%D、4%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2018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3%。A、1%B、1.5%C、2%D、2.5%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2%,2010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回答问题。 一般说来,当CPI增幅大于3%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①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那么货币购买力将( )。A、上涨B、下降C、不变D、先上涨后下降

单选题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8%。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约()。A1%B2%C3%D4%

多选题以下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居民消费指数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指数B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D利用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能就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多选题下列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指数B居民消费价格指教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就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E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消费价格指数

单选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6%,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到9.7%,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表明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9月份()A食品价格下降了9.7%B猪肉价格下降了2.6%C食品价格仍上涨了9.7%,但同比的涨幅有所回落D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少上涨4.6%

单选题2018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则货币购买力会(  )。[2018、2014年初级,2018年中级真题]A上升B下降C持平D无法确定

单选题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一个国家货币对一切商品、劳务的购买力,它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货币购买力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货币购买力指数=物价指数C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货币购买力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单选题2018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则货币购买力会( )。A上升B下降C持平D无法确定

单选题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那么货币购买力将( )。A上涨B下降C不变D先上涨后下降

单选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7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下列关于价格变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价格决定价值B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C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D物价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