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按照DL/T752的规定进行,但焊后热处理的最高恒温温度必须高于两侧母材及焊缝熔敷金属三者中最低Ac1温度减20℃~30℃()A对B错

判断题
DL/T869-2004中规定,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按照DL/T752的规定进行,但焊后热处理的最高恒温温度必须高于两侧母材及焊缝熔敷金属三者中最低Ac1温度减20℃~30℃()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合金管道焊接时应() A.焊前预热B.焊后热处理C.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配合D.环境温度不得大于规定温度

C级钢配件焊修后,按规定需要在焊修后进行热处理的配件,应在热处理()进行质量检查。A、前B、中C、后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A、焊后热处理B、后热处理

有关珠光体耐热钢焊后热处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焊后热处理可改善接头组织B、焊后热处理可获得必要的力学性能C、焊后热处理可减少焊接残余应力D、焊后热处理可使金属晶粒粗大

DL/T869-2004中规定,焊口的位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且便于施焊及焊后热处理()

DL/T869-2004中规定,异种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焊接性能较差或合金成分较低的一侧选择()

异种钢焊后需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其温度不应超过焊接接头两侧任一钢种的()。A、下零界点B、上零界点C、许用温度D、使用温度

哪些焊接接头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容器的后热处理温度一般在()℃,其作用是加速焊缝中氢的逸出,后热处理也称“消氢”处理,焊后热处理温度一般在()℃,其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焊后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珠光体耐热钢与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时,应根据()的要求选择焊后热处理温度。A、低合金结构钢B、珠光体耐热钢C、两者中较低的焊后热处理温度D、两者中较高的焊后热处理温度

焊后热处理是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和()或()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A、焊后热处理B、后热处理C、淬火处理

DL/T869-2004中规定,对容易产生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否则应做后热处理()

DL/T869-2004中规定,壁厚大于30mm的碳素钢管道、管件的焊接接头可不进行焊后热处理()

DL/T869-2004中规定,奥氏体不锈钢的管子,采用奥氏体材料焊接,其焊接接头可以进行焊后热处理()

DL/T869-2004中规定,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按照DL/T752的规定进行,但焊后热处理的最高恒温温度必须高于两侧母材及焊缝熔敷金属三者中最低Ac1温度减20℃~30℃()

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90%。()

中、厚钢焊接时必须开坡口,进行多层焊接。由于后焊的焊层对先焊的焊层有热处理作用,多层焊有利于提高焊缝的质量。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的最高恒温温度必须低于:两侧母材及焊缝熔敷金属三者中最低Ac1温度减()A、10~20℃B、20~30℃C、20~40℃D、40~60℃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4—2011)规定,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外,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焊后热处理的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后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A、50%B、60%C、70%D、80%

判断题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规定,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停止后,若不能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应进行后热。A对B错

单选题异种钢焊后需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其温度不应超过焊接接头两侧任一钢种的()。A下零界点B上零界点C许用温度D使用温度

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焊口的位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且便于施焊及焊后热处理()A对B错

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壁厚大于30mm的碳素钢管道、管件的焊接接头可不进行焊后热处理()A对B错

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对容易产生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否则应做后热处理()A对B错

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奥氏体不锈钢的管子,采用奥氏体材料焊接,其焊接接头可以进行焊后热处理()A对B错

判断题DL/T869-2004中规定,异种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焊接性能较差或合金成分较低的一侧选择()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