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41.39万,比2012年增长了3.58%,报告还显示,本科及以下学历就读人数增长仍然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硕士留学在出国留学总人数中占的比例则明显下降。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虽然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但中国学生入读名校的几率有所下降。首先,名校的申请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其录取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名校的录取要求不断提高,申请难度增加,然而中国学生的竞争力不足。从英语能力和学术能力两方面来看,都与世界名校的录取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热衷出国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大学期间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而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国外就业;而另一种抱着出国可以混个好学历的心态出国的学生,这样的“海归”含金率其实并不高。这样的“海归”,回国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使得这些“海归”失落感增强。 出国留学经过井喷式增长以后,进入稳步增长的状态,而留学回国的人数与此相比,则出现井喷式增长的状态。《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调查显示:有65.4%的留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学成归国;有26%的留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尚未想好,到毕业时再看;有5.3%的留学生受访者则表示,自己希望能够留在国外;另有3.3%的留学生表示,回不回国自己无所谓。相比之下,家长受访者对留学生回国的选择占比为40%,比学生受访者少了15个百分点。受国家千人计划等好政策的吸引,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学的学科适合在国内发展,公派留学必须学成归国等是受访者回国的原因。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4年11月26日发布《2014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留学人员累计回国人数比接近5成,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所有回国留学生中,有8成人员月薪在1万元以下。近6成期望在北上广深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择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生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硕士和学士层面的留学生专业选择集中,经济、金融受追捧,回国就业时会加剧竞争。与过去相比,如今大部分“海归”已经不再被人们贴上精英的标签。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的薪酬和国内大学毕业生薪酬差异不大,也引发了“留学到底值不值”的讨论。留学成本高,收益却似乎并没有实质提升。 资料2: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出国本意是留在海外工作,但是事与愿违。另外,中国留学生大多扎堆就读商科专业,中国学生在美国最容易就业的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而商科、社科、艺术类等专业的学生,在美国就业相对较难。 近年来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成了“海带”,想找一份工作都很难。如今僧多粥少的困境使留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对部分人而言,海外留学的经验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专业教育意义,高不成低不就,遭遇就业尴尬。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待遇下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文书看来,是一个正常趋势:“因为出国门槛降低了,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也导致海归的价值相对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加,其中自费留学生已占九成以上,同期,回国海归一般以硕士为主,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逐步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过去海归的海外经历动辄七八年,现在有的出国读个硕士只需1年。在海外学习时间缩短,意味着投资降低了,那么作为回报,求职机会和薪水比起以前肯定会低一些。”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海归群体的就业问题并不算太突出。“海归就业可能不像前些年那么顺风顺水,但相对更好的受教育质量和较丰富的国际经验让他们在就业方面仍有优势。”高文书强调。2013年的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或“海参”。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据了解,目前,不仅高层次稀缺人才备受国内市场欢迎,普通海归也能享受到一系列特殊待遇。“在国外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回国后先不说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至少在求职过程中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毕业的史嘉历数了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办理户口有优势,可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就业奖金,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便利,很多留学生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史嘉正在考虑买车,“回国留学生购车有免税政策。” “未来中国人才的流动态势一定是‘大出大进’。”高文书认为,出国留学人员与留学归国人员仍将长期保持在高增长状态。这种情况下,未来海归们更需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是凭借海归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向市场“要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盲目留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引发人们关注,请结合“资料1、2”,拟写一份关于我国留学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要求: (1)只写标题和正文; (2)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3)不超过500字。

资料1: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41.39万,比2012年增长了3.58%,报告还显示,本科及以下学历就读人数增长仍然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硕士留学在出国留学总人数中占的比例则明显下降。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虽然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但中国学生入读名校的几率有所下降。首先,名校的申请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其录取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名校的录取要求不断提高,申请难度增加,然而中国学生的竞争力不足。从英语能力和学术能力两方面来看,都与世界名校的录取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热衷出国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大学期间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而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国外就业;而另一种抱着出国可以混个好学历的心态出国的学生,这样的“海归”含金率其实并不高。这样的“海归”,回国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使得这些“海归”失落感增强。 出国留学经过井喷式增长以后,进入稳步增长的状态,而留学回国的人数与此相比,则出现井喷式增长的状态。《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调查显示:有65.4%的留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学成归国;有26%的留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尚未想好,到毕业时再看;有5.3%的留学生受访者则表示,自己希望能够留在国外;另有3.3%的留学生表示,回不回国自己无所谓。相比之下,家长受访者对留学生回国的选择占比为40%,比学生受访者少了15个百分点。受国家千人计划等好政策的吸引,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学的学科适合在国内发展,公派留学必须学成归国等是受访者回国的原因。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4年11月26日发布《2014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留学人员累计回国人数比接近5成,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所有回国留学生中,有8成人员月薪在1万元以下。近6成期望在北上广深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择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生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硕士和学士层面的留学生专业选择集中,经济、金融受追捧,回国就业时会加剧竞争。与过去相比,如今大部分“海归”已经不再被人们贴上精英的标签。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的薪酬和国内大学毕业生薪酬差异不大,也引发了“留学到底值不值”的讨论。留学成本高,收益却似乎并没有实质提升。 资料2: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出国本意是留在海外工作,但是事与愿违。另外,中国留学生大多扎堆就读商科专业,中国学生在美国最容易就业的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而商科、社科、艺术类等专业的学生,在美国就业相对较难。 近年来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成了“海带”,想找一份工作都很难。如今僧多粥少的困境使留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对部分人而言,海外留学的经验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专业教育意义,高不成低不就,遭遇就业尴尬。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待遇下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文书看来,是一个正常趋势:“因为出国门槛降低了,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也导致海归的价值相对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加,其中自费留学生已占九成以上,同期,回国海归一般以硕士为主,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逐步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过去海归的海外经历动辄七八年,现在有的出国读个硕士只需1年。在海外学习时间缩短,意味着投资降低了,那么作为回报,求职机会和薪水比起以前肯定会低一些。”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海归群体的就业问题并不算太突出。“海归就业可能不像前些年那么顺风顺水,但相对更好的受教育质量和较丰富的国际经验让他们在就业方面仍有优势。”高文书强调。2013年的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或“海参”。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据了解,目前,不仅高层次稀缺人才备受国内市场欢迎,普通海归也能享受到一系列特殊待遇。“在国外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回国后先不说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至少在求职过程中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毕业的史嘉历数了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办理户口有优势,可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就业奖金,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便利,很多留学生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史嘉正在考虑买车,“回国留学生购车有免税政策。” “未来中国人才的流动态势一定是‘大出大进’。”高文书认为,出国留学人员与留学归国人员仍将长期保持在高增长状态。这种情况下,未来海归们更需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是凭借海归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向市场“要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盲目留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引发人们关注,请结合“资料1、2”,拟写一份关于我国留学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要求: (1)只写标题和正文; (2)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3)不超过500字。


相关考题: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可视为华侨吗?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在外学习期间,视为华侨。( )

(英语作文) 现在有不少学生希望能够出国留学:1. 有人认为出国留学很有必要2. 有人认为没有必要3. 我的观点

请教一个留学美国的问题 我想知道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专家帮我解答!

出国留学的问题 关于高中出国留学的利弊有哪些?

中国第一次派留学生出国深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小张欲出国留学,留学费用包括学杂费和生活费,总计15万元,他欲申请出国留学贷款,则他可申请的贷款额度区间为()元。A、1万~15万B、0.6万~12万C、1万~12万D、12万~15万

个人出国留学贷款是指中国建设银行对()发放的,用于办理出国留学申请手续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

为吸引和扶持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加强对深圳市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金的管理,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等文件和深圳市政府《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规定》制定《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B、国家外国专家局C、国家教育部D、中国留学服务中心

从事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收费,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是()。A、经教育部批准B、经公安部批准C、取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D、经工商登记注册

容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

因公普通护照颁发给()A、国家派遣的出国留学生B、受雇于国外公司的工人C、单位派遣的出国留学生D、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11万人,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我国对海外人才吸引力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A、“出国潮”B、“归国潮”C、“更换国籍潮”D、“跨国就业潮”

关于留学贷款,说法不正确的是()。A、留学贷款是银行向出国留学人员发放的B、留学贷款只向出国留学人员发放C、留学贷款可以用于出国留学人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D、留学贷款相比国内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条件要苛刻得多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的中介活动,以及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

中国银行出国金融服务为()跨境客户提供服务。A、出国留学B、商务旅游C、投资移民和海外劳务D、来华人士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规定的中介活动不包括()。A、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活动B、中国公民境外就业活动C、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活动D、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

子女出国留学,父母可凭子女的留学收费资料购汇,并汇给境外子女或者境外学校

开办专门面向出国留学学生的留学担保贷款的银行有( )。A、招商银行B、中信银行C、中国银行D、中国工商银行E、中国建设银行

目前中国银行可以开立的个人保函业务有()。A、出国旅游保函B、出国留学保函C、出国移民保函D、出国劳务保函

个人出国留学财力证明材料主要包括()A、存款证明书B、招商银行“金葵花”贵宾客户身份证明书C、出国留学保函D、出国留学备用信用证

填空题个人出国留学贷款是指中国建设银行对()发放的,用于办理出国留学申请手续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

判断题子女出国留学,父母可凭子女的留学收费资料购汇,并汇给境外子女或者境外学校A对B错

多选题中国银行出国金融服务为()跨境客户提供服务。A出国留学B商务旅游C投资移民和海外劳务D来华人士

单选题关于留学贷款,说法不正确的是()。A留学贷款是银行向出国留学人员发放的B留学贷款只向出国留学人员发放C留学贷款可以用于出国留学人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D留学贷款相比国内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条件要苛刻得多

多选题目前中国银行可以开立的个人保函业务有()。A出国旅游保函B出国留学保函C出国移民保函D出国劳务保函

多选题《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规定的中介活动不包括()。A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活动B中国公民境外就业活动C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活动D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