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线交叉时线岔处的次要线位于重要线下方。

接触线交叉时线岔处的次要线位于重要线下方。


相关考题: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A、下锚B、中心锚结C、支柱D、定位点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2)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3),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4)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5)。(2)处应选()。A、中心锚结B、侧线C、线岔D、接触线

接触线交叉时次要线位于重要线下方。

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下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 500 处的高差,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标准值高 50mm,侧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18#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检修技术标准: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的下方。A、侧线B、接触线C、分段D、分相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上方。

在交叉线岔始触区至接触线交叉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2)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3),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4)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5)。(4)处应选()。A、2°B、5°C、10°D、15°

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A、50B、30C、10D、20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

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2)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3),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4)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5)。(3)处应选()。A、±30mmB、±40mmC、±50mmD、±60mm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2)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3),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4)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5)。(1)处应选()。A、上方B、下方C、左方D、右方

判断题在交叉线岔始触区至接触线交叉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A对B错

填空题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

判断题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A对B错

判断题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 500 处的高差,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标准值高 50mm,侧线岔两接触线等高。A对B错

判断题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A对B错

判断题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下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A对B错

多选题18#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检修技术标准: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的下方。A侧线B接触线C分段D分相

判断题接触线交叉时次要线位于重要线下方。A对B错

判断题接触线交叉时线岔处的次要线位于重要线下方。A对B错

判断题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A对B错

单选题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2)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3),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4)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5)。(1)处应选()。A上方B下方C左方D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