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队友聂海胜、张晓光的陪同下进行了空中授课活动,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本次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②实现学校自然科学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统一③让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④通过太空应用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队友聂海胜、张晓光的陪同下进行了空中授课活动,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本次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②实现学校自然科学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统一③让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④通过太空应用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相关考题:

航天员()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A、杨利伟B、翟志刚C、聂海胜

6月20日上午,中国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太空授课,航天员 担任主讲,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了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 D ) A、神舟九号 刘 洋 B、神舟十号 聂海胜C、神舟九号 张晓光 D、神舟十号 王亚平

搭乘神舟十号飞船的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活动,通过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下列哪些是航天员授课过程中所做的实验?()A.单摆运动B.分离水和沙C.质量测量D.陀螺运动

2013年6月30日,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成功开展了我国首次(  )。A.太空科研B.太空会议C.太空授课D.太空对话

下列不是参加“神十”飞天的航天员()A、聂海胜B、张晓光C、王亚平D、刘洋

2013年6月20日,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为()。A、太空物理现象B、太空化学实验C、太空通讯原理D、太空天文景象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在“神舟”十号上进行太空授课的航天员是()。A、聂海胜B、刘洋C、张晓光D、王亚平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州十号航天员()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A、聂海胜B、张晓光C、王亚平D、杨利伟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为何会脸部发红?()A、太空中的各种射线辐射B、航天员神经紧张所致C、航天员进入太空过于激动D、太空失重导致血液向头部聚集

神舟十号航天员中,第二次进入太空的是()A、聂海胜B、张晓光C、王亚平D、翟志刚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上为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A、嫦娥一号”B、天宫一号”C、玉兔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和女航天员()组成。A、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B、景海鹏;聂海胜;刘洋C、景海鹏;刘旺;王亚平D、费俊龙;张晓光;刘洋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纵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到载人,从单人到多人,未来我们还将创建太空实验室,建立轨道空间站,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都源于中国航天人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从未止步。2013年6月20日,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成功。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悬浮水珠实验中,王亚平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并风趣的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从“神一”到“神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这说明认识具有哪些特征?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我国首次组织太空授课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提高道德修养,培育四有新人 ③以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④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明张力等物理现象,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我国首次组织太空授课的文化意义在于()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②提高道德修养,培育四有新人③以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④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场(40.9°N,100.2°E)成功升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安全着陆。据此回答问题。"神舟十号"在轨飞行的那段时间,北半球正值()。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用不同道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和太空生活的奇妙之处,并寄语青少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表明()①联系是客观的②人类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③梦想是社会进步的源泉④认识具有能动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我国首位进入太空和首领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A、翟志刚B、景海鹏C、刘洋D、张晓光E、杨利伟

单选题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上为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A嫦娥一号”B天宫一号”C玉兔号”

多选题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州十号航天员()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A聂海胜B张晓光C王亚平D杨利伟

单选题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队友聂海胜、张晓光的陪同下进行了空中授课活动,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本次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②实现学校自然科学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统一③让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④通过太空应用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用不同道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和太空生活的奇妙之处,并寄语青少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表明()①联系是客观的②人类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③梦想是社会进步的源泉④认识具有能动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多选题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此次搭载的三名航天员包括(  )。A聂海胜B刘洋C景海鹏D王亚平E张晓光

单选题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单选题航天员()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A杨利伟B翟志刚C聂海胜

单选题神舟十号航天员中,第二次进入太空的是()A聂海胜B张晓光C王亚平D翟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