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击实试验,试样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

干法击实试验,试样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


相关考题:

击实试验试样制备方法有:()A.干法B.湿法C.压样法D.击样法

关于水泥稳定材料击实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试验材料采用四分法准备B.将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和结合料剂量掺入拌和后,应密封浸湿备用C.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应与试筒顶乎齐,否则作废D.击实试验应在加水拌和后1h内完成

关于水泥稳定材料击实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试验材料采用四分法准备B.将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和结合料剂量掺入拌和后应密封浸湿备用C.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2mm,否则作废D.击实试验应在加水拌和后1h内完成

关于土的室内击实试验干法制样和湿法制样,操作过程中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均需制备一组不少于5个试样B.一组试样中含水率按2%-3%梯度变化C.均需要闷料一夜D.干法和湿法制样土都不能重复使用

做击实试验时,小试筒击实后,试样高出击实筒不宜超过5mm,大试筒击实后,试样高出击实筒不宜超过()mm。A、5B、6C、7D、4

击实试验中,加入水泥的试样拌和后1h内应完成试验,否则试样废弃。()

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的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和()。

在进行土工击实试验时,按四分法准备好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每个试样含水量按()递增,拌匀后闷料备用。

击实试验各试样击实称好质量后,从试样中心处样测其含水量,所取试样的数量的多少应根据最大粒径而定。()

击实试验试样制备分干法和湿法两种,两种制样所得击实结果应该()。A、相同B、干法最大干密度大于湿法最大干密度C、干法最大干密度小于湿法最大干密度D、不一定

关于半刚性材料击实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试验集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B、试验材料采用四分法准备C、将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和结合料剂量掺入拌和后应密封浸湿备用D、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应与试筒顶平齐,否则作废

击实试验中,为了保证试样的完整性,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高度应超出试筒顶10mm,取下套环后刮除多余部分,并刮平表面。

击实试验中,加入水泥的试样拌合后1h内应完成试验,否则试样废弃。

击实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需准备3个含水率的试样B、需要准备5个含水率的试样C、土样加水拌匀浸泡D、轻型击实每层25击E、以上全错

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的作用下()与()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的含水率试样。A、6个B、5个C、3个D、12个

轻型击实试验的要求是()A、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5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B、每个试样分五层,每层27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C、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7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10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D、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5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5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

击实试验试样可以采用干土法土样重复使用。

判断题击实试验试样可以采用干土法土样重复使用。A对B错

多选题击实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需准备3个含水率的试样B需要准备5个含水率的试样C土样加水拌匀浸泡D轻型击实每层25击E以上全错

单选题采用大试筒(重型击实仪)的击实试验,试样击实后,试样高出击实筒不应超过(),否则试验无效。A5mmB6mmC8mmD10mm

单选题关于击实试验法测定最佳含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干法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B制备好的土样应一次性倒入击实筒C计算各试样干密度,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曲线D当试样中有大于规定的颗粒,应先取出大颗粒,其百分率合格后,再对剩余试样进行击实试验

填空题在进行土工击实试验时,按四分法准备好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每个试样含水量按()递增,拌匀后闷料备用。

多选题关于水泥稳定材料击实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试验材料采用四分法准备B将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和结合料剂量掺入拌和后应密封浸湿备用C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应与试筒顶平齐,否则作废D击实试验应在加水拌和后1h那完成

单选题击实试验试样制备分干法和湿法两种,两种制样所得击实结果应该()。A相同B干法最大干密度大于湿法最大干密度C干法最大干密度小于湿法最大干密度D不一定

填空题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的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和()。

判断题击实试验各试样击实称好质量后,从试样中心处样测其含水量,所取试样的数量的多少应根据最大粒径而定。()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