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的小气道,是气道阻力调节的活跃部分,也是小气道阻力增高性疾病的常发部位,这类小气道一般是指()。A、肺泡囊B、内径2mm非呼吸性细支气管C、呼吸性细支气管D、肺泡管E、主支气管下级的支气管

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的小气道,是气道阻力调节的活跃部分,也是小气道阻力增高性疾病的常发部位,这类小气道一般是指()。

  • A、肺泡囊
  • B、内径<2mm非呼吸性细支气管
  • C、呼吸性细支气管
  • D、肺泡管
  • E、主支气管下级的支气管

相关考题:

关于小气道通气功能,下列哪项叙述是错的( )A.小气道是指2mm以下的细支气管B.小气道阻力只占呼吸道全部阻力的20%C.早期小气道病变可以不出现症状和体征D.小气道功能测定包括肺闭合气量E.闭合气量随年龄而减少

在呼气时,跨壁压为0的部位A.是小气道开始开放的部位B.是小气道开始关闭的部位C.气道开放D.气道关闭E.气道对跨壁压的变化不敏感

气道跨壁压是指气道内压力减气道周围的压力。当跨壁压为正值时A.是小气道开始开放的部位B.是小气道开始关闭的部位C.气道开放D.气道关闭E.气道对跨壁压的变化不敏感

跨壁压为负值时A.是小气道开始开放的部位B.是小气道开始关闭的部位C.气道开放D.气道关闭E.气道对跨壁压的变化不敏感

小气道阻力占到呼吸道全部阻力的A、10%B、15%C、20%D、25%E、30%

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的小气道,是气道阻力调节的活跃部分,也是小气道阻力增高性疾病的常发部位,这类小气道一般是指 A、肺泡囊B、内径C、呼吸性细支气管D、肺泡管E、主支气管下级的支气管

小气道的解剖特征是 A、气道直径B、气道直径C、气道直径D、气道直径E、无软骨的小支气管

小气道的阻力占呼吸道总阻力的比率是( )A.5%B.10%C.15%D.20%E.25%

小气道的阻力占呼吸道总阻力的比率是()A、5%B、10%C、15%D、20%E、25%

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A、中央性气道阻塞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E、小气道阻力增加

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运动()A、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受体液因素的调节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D、起源于肌肉本身

不影响气道口径的因素是()A、肺跨壁压B、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牵拉C、气道软骨环的数量D、神经系统对气道舒缩的调节E、某些体液因素,如儿茶酚胺类物质

气道阻力80%以上发生于()A、气道直径小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B、气道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C、气道直径小于2mm的外周小气道D、气道直径大于2mm的外周小气道

关于小气道通气功能,下列哪项叙述是错的()A、小气道是指2mm以下的细支气管B、小气道阻力只占呼吸道全部阻力的20%C、早期小气道病变可以不出现症状和体征D、小气道功能测定包括肺闭合气量E、闭合气量随年龄而减少

下列因素哪项不影响气道口径()A、肺跨壁压B、组胺的异常释放C、气道软骨环的数量D、神经系统对气道舒缩的调节E、某些体液因素,如儿茶酚胺类物质

配伍题在呼气时,跨壁压为0的部位()。|气道跨壁压是指气道内压力减气道周围的压力。当跨壁压为正值时()。|跨壁压为负值时()。A是小气道开始开放的部位B是小气道开始关闭的部位C气道开放D气道关闭E气道对跨壁压的变化不敏感

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困难加重是由于()A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疲劳B胸内压增高C肺泡扩张压迫小气道D小气道阻力增加E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单选题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运动()A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受体液因素的调节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D起源于肌肉本身

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A中央性气道阻塞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E小气道阻力增加

单选题气道阻力80%以上发生于()A气道直径小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B气道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C气道直径小于2mm的外周小气道D气道直径大于2mm的外周小气道

单选题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的小气道,是气道阻力调节的活跃部分,也是小气道阻力增高性疾病的常发部位,这类小气道一般是指()。A肺泡囊B内径2mm非呼吸性细支气管C呼吸性细支气管D肺泡管E主支气管下级的支气管

单选题不影响气道口径的因素是()A肺跨壁压B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牵拉C气道软骨环的数量D神经系统对气道舒缩的调节E某些体液因素,如儿茶酚胺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