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外斜视10年,局麻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第二天左眼内斜45°,外转不过中线,应考虑()A、手术感染B、医源性眼球穿孔C、眼球前段缺血D、粘连综合征E、缝线滑脱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外斜视10年,局麻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第二天左眼内斜45°,外转不过中线,应考虑()
- A、手术感染
- B、医源性眼球穿孔
- C、眼球前段缺血
- D、粘连综合征
- E、缝线滑脱
相关考题:
斜视手术中关于手术量问题,正确的说法是A、内直肌因其力量较大在严重内斜视患者可后徙8mm,切除量最大可达到10mmB、外直肌后徙量最大为8mm,切除量最大为10mmC、上直肌最大后徙量和切除量为8mmD、下直肌最大后徙量和切除量为8mmE、上、下斜肌加强术一般采用切除部分肌肉再缝合术,最大可切除10mm
患者,女,22岁,发现眼斜4年,检查见:全身一般情况可,视力右0.3,-3.OODS=1.0,左0.4-2.50DS=1.0,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三棱镜+遮盖检查:0S注视33cm,OD-25△;6m,OD-33△;OD注视OS-23△;OS-32A。该患者属于外斜视的哪一类型A、外展过强型B、基本型C、集合不足型D、类似外展过强型E、混合型该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案是A、双眼外直肌后徙B、双眼内直肌缩短C、左眼内直肌缩短+左眼外直肌后徙D、左眼外直肌后徙E、左眼内直肌缩短术中切断睫状前动脉几支A、1支B、2支C、3艾D、4支E、5支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外斜视10年,局麻下行XY.H艮外直肌后徙术,术后第二天左眼内斜 45°,外转不过中线,应考虑( )A.手术感染B.医源性眼球穿孔C.眼球前段缺血D.粘连综合征E.缝线滑脱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病人“中间带”在右侧,面向左转,手术()A、后徙右眼的外直肌和左眼的内直肌B、后徙右眼的内直肌和左眼的外直肌C、后徙右眼的外直肌D、后徙右眼的内直肌E、后徙左眼的外直肌
患者,女,18岁,自幼眼斜,检查见:视力右1.0,左0.1,+3.00DS+2.00DC×80=0.1诊断为共同性内斜视。该患者予以左眼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缩短术,术中切断睫状前动脉几支()A、2支B、3支C、4支D、5支E、6支
患者,女,22岁,发现眼斜4年,检查见:全身一般情况可,视力右0.3,-3.OODS=1.0,左0.4-2.50DS=1.0,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三棱镜+遮盖检查:0S注视33cm,OD-25△;6m,OD-33△;OD注视OS-23△;OS-32A。该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案是()A、双眼外直肌后徙B、双眼内直肌缩短C、左眼内直肌缩短+左眼外直肌后徙D、左眼外直肌后徙E、左眼内直肌缩短
内斜视患者,角膜映光+15°,眼球运动无异常,同视机检查+18°,AC/A=8,看近三棱镜度数是+40△,看远+25△。首选的手术设计是()A、单眼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B、双眼内直肌后退C、双眼外直肌缩短D、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E、双眼外直肌前徙术
患者,男性,13岁,家长发现其眼位不正2年。查体:Vou:1.0,双眼检查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20°,双眼眼内检查正常。给予双眼外直肌徙后斜视矫正术。术后第1天检查双眼眼位内斜视4°,第2天检查右眼明显内转,外转无力。此时可能的情况是()A、麻醉作用还未消失,右眼外直肌功能受到影响B、患者配合不佳,待患者配合后再查C、右眼肌肉缝线滑脱D、原因不明,观察看有无好转后再决定治疗方案E、检查时左眼配合欠佳
单选题内斜视患者,角膜映光+15°,眼球运动无异常,同视机检查+18°,AC/A=8,看近三棱镜度数是+40△,看远+25△。首选的手术设计是()A单眼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B双眼内直肌后退C双眼外直肌缩短D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E双眼外直肌前徙术
单选题下面是引起集合功能过度的原因的是()。A高度近视矫正后B屈光参差C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徙后术D未矫正的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