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0岁,双眼上睑下垂渐加重1年,休息、睡眠后症状可改善。下列检查哪项最有助于鉴别诊断()A、暗室试验B、红玻璃试验C、瘘管试验D、新斯的明试验E、饮水试验

患者,女性,30岁,双眼上睑下垂渐加重1年,休息、睡眠后症状可改善。下列检查哪项最有助于鉴别诊断()

  • A、暗室试验
  • B、红玻璃试验
  • C、瘘管试验
  • D、新斯的明试验
  • E、饮水试验

相关考题:

患儿女,10岁,双眼上睑不能上提2个月。1个月后患儿又出现复视症状。上述症状以下午或傍晚加重,而休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B、内眦赘皮C、下颌瞬目综合征D、儿童型重症肌无力E、动眼神经麻痹

女性,10岁,双眼上睑下垂2个月。1个月后患儿又出现复视症状。上述症状以下午或傍晚加重,而休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先天性上睑下垂B.内眦赘皮C.下颌瞬目综合征D.儿童型重症肌无力E.动眼神经麻痹

女性,10岁,双眼上睑不能上提2个月。1个月后患儿又出现复视症状。上述症状以下午或傍晚加重,而休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B、内眦赘皮C、下颌瞬目综合征D、儿童型重症肌无力E、动眼神经麻痹

女性,60岁。切除右上睑肿物(1cm×1cm)后出现睁眼困难,术后1年症状无改善。正确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B、医源性上睑下垂C、神经源性上睑下垂D、肌源性上睑下垂E、假性上睑下垂

女性,10岁,双眼上睑下垂2个月。1个月后患儿又出现复视症状。上述症状以下午或傍晚加重,而休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A、先天性上睑下垂B、内眦赘皮C、下颌瞬目综合征D、儿童型重症肌无力E、动眼神经麻痹

女性,32岁,双眼上睑下垂1个月,半月前出现复视,以上症状晨起较轻,劳累或傍晚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未能发现异常。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A、交感神经麻痹B、动眼神经麻痹C、内眦赘皮D、重症肌无力E、先天性上睑下垂

指出不属于重症肌无力所致的上睑下垂的症状()A、上胞下垂B、朝轻暮重C、早晚一样D、劳累后加重E、神疲乏力后加重

患者女性,14岁,双上睑下垂逐渐加重半年,休息、睡眠后症状改善。该患者可能患有哪种疾病()A、先天性上睑下垂B、重症肌无力C、沙眼D、上睑霰粒肿E、内麦粒肿

女性,32岁,双眼上睑下垂1个月,半个月前出现复视,以上症状晨起较轻,劳累或傍晚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未能发现异常。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A、交感神经麻痹B、动眼神经麻痹C、内眦赘皮D、重症肌无力E、先天性上睑下垂

患者,女性,30岁,双眼上睑下垂渐加重1年,休息、睡眠后症状可改善。最可能是以下哪种疾病()A、上睑肿块B、先天性上睑下垂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不全麻痹E、沙眼

女性,60岁。因切除右上睑肿物(1cm×1cm)后出现睁眼困难,术后1年症状无改善。可诊断为()A、先天性上睑下垂B、医源性上睑下垂C、神经源性上睑下垂D、肌源性上睑下垂E、假性上睑下垂

单选题女性,60岁。因切除右上睑肿物(1cm×1cm)后出现睁眼困难,术后1年症状无改善。可诊断为()A先天性上睑下垂B医源性上睑下垂C神经源性上睑下垂D肌源性上睑下垂E假性上睑下垂

单选题患者,女性,30岁,双眼上睑下垂渐加重1年,休息、睡眠后症状可改善。最可能是以下哪种疾病()A上睑肿块B先天性上睑下垂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不全麻痹E沙眼

单选题女性,60岁。切除右上睑肿物(1cm×1cm)后出现睁眼困难,术后1年症状无改善。正确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B医源性上睑下垂C神经源性上睑下垂D肌源性上睑下垂E假性上睑下垂

单选题患者女,27岁,因“双眼上睑下垂2个月”来诊。患者平素体弱多病,2个月前出现双眼上睑下垂,渐渐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四肢活动乏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眼上睑下垂,眼裂变小,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可初步诊断为()A脑梗死B面神经麻痹C脑出血D重症肌无力E面神经痉挛F延髓麻痹

单选题患者,女性,30岁,双眼上睑下垂渐加重1年,休息、睡眠后症状可改善。下列检查哪项最有助于鉴别诊断()A暗室试验B红玻璃试验C瘘管试验D新斯的明试验E饮水试验

单选题患者女性,14岁,双上睑下垂逐渐加重半年,休息、睡眠后症状改善。该患者可能患有哪种疾病()A先天性上睑下垂B重症肌无力C沙眼D上睑霰粒肿E内麦粒肿

单选题女性,10岁,双眼上睑不能上提2个月。1个月后患儿又出现复视症状。上述症状以下午或傍晚加重,而休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B内眦赘皮C下颌瞬目综合征D儿童型重症肌无力E动眼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