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有利于()①拉动投资增长②发展外向型经济③扩大内需市场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有利于()①拉动投资增长②发展外向型经济③扩大内需市场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相关考题:

我国当前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B.推动户籍制度改革C.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D.转移农村人口E.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2014年重点任务。主要制定了20项指标和30项任务。20项指标涵盖了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城镇化水平B、基本公共服务C、基础设施D、环境资源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原则是(  )A.循序渐进B.节约土地C.集约发展D.合理布局

我国当前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B:推动户籍制度改革C: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D:转移农村人口E: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B、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D、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A、合理布局B、集约发展C、循序渐进D、节约土地

美国的“耐克”鞋,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可见()A、当今世界的生产已具有全球化的特征B、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C、必须尽快消灭农村人口D、美国自己缺乏工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B、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牵一发动全身”、关乎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成城镇居民。到“十二五”末,河南省将转化近()农民为城镇人口。A、500万B、750万C、1000万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是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于城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③抓好城镇化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 ④城镇化有利于发展大中城市扩张城市规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人大代表分别是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共中央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三个1亿人”的表述让人耳目一新。问:“三个1亿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A、农村人口城镇化B、农村人口市民化C、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D、农业就业人口城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制度化B、规范化C、法治化D、程序化

关于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B、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C、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共中央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多选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制度化B规范化C法治化D程序化

多选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A节约土地B合理布局C集约发展D循序渐进

单选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A农村人口城镇化B农村人口市民化C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D农业就业人口城镇化

判断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A对B错

单选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A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B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就业C合理控制大中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入D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

单选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有利于()①拉动投资增长②发展外向型经济③扩大内需市场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B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