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刺激的需要和减税政策在国会得到通过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A、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B、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C、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D、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经济有刺激的需要和减税政策在国会得到通过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

  • A、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
  • B、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
  • C、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
  • D、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相关考题:

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等措施增加总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即为( )的财政政策。A.开放性B.紧缩性C.中性D.扩张性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等措施增加总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即为( )的财政政策。A.开放性B.扩张性C.中性D.紧缩性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效果更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政策都主张通过减税来促进经济,因而他们的政策思想是一致的。

在衰退行业和在经济萧条地区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政府应通过加大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来减少失业。

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通过调整优化税种及其构成要素减轻居民和企业税负,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称为()。A.减税政策B.财政减税政策C.结构性减税政策D.阶段性减税政策

2009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总规模高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在该刺激方案中,扩大基础建设、医疗、能源、社保等项目投资占(),而减税约占()。A、65%B、35%C、64%D、36%

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有()。A、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B、削减企业税C、缩减政府开支D、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哈耶克反对通过减税的办法刺激供给。()

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行减税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通货紧缩时期,当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时()。A、货币政策无法再刺激经济;B、通过将名义利率下降到零以下,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C、通过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D、通过降低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

中国在08年投入40000亿来刺激经济是属于政府的什么政策来调节经济?()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税收政策D、工业一体化政策

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政策。 A、 政策性减税B、 规模性减税C、 结构性减税D、 区域性减税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哪些?()A、增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减税,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衰退开始和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A、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B、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C、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D、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

供给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A、削减社会福利支出B、减少限制性规章条例C、减税D、刺激储蓄

单选题供给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A削减社会福利支出B减少限制性规章条例C减税D刺激储蓄

多选题2009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总规模高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在该刺激方案中,扩大基础建设、医疗、能源、社保等项目投资占(),而减税约占()。A65%B35%C64%D36%

单选题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政策。A 政策性减税B 规模性减税C 结构性减税D 区域性减税

判断题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A对B错

单选题经济有刺激的需要和减税政策在国会得到通过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A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B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C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D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单选题中国在08年投入40000亿来刺激经济是属于政府的什么政策来调节经济?()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税收政策D工业一体化政策

多选题下列情形属于客观造成的集体资产增值的有(  )。A通过经营使价值量和实物量增加B通过时间差价使资产得到增值C通过地区差价使资产得到增值D再投入集体资金使资产得到增加E通过合理流转使集体资产收益率得到增加

单选题衰退开始和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A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B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C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D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

多选题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有()。A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B削减企业税C缩减政府开支D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