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A、20DB、23DC、17DD、8DE、5D

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

  • A、20D
  • B、23D
  • C、17D
  • D、8D
  • E、5D

相关考题:

矫正患者视远屈光不正后,让其双眼注视眼前40cm处视标并不断在双眼前同步给予正镜,直至视标变模糊,则测量的数值为A.调节幅度B.调节范围C.调节准确度D.正相对调节E.负相对调节

测定正视眼的近点距离为20cm,其调节力为多少A、20DB、10DC、5DD、1DE、0.5D

柱镜屈光度为+3.00D,与轴成60度角方向屈光力为( )。A.1.25DB.3.25DC.2.25DD.2.75D

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前提下,将目标由远逐渐向近移动,能够看清最近一点时的调节称()。 A.调节滞后B.调节灵活度C.调节近点距离D.调节幅度

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A.20DB.23DC.17DD.8DE.5D

一40岁病人的调节幅度为5.0D,如果其屈光不正度为-1.0DS,则其裸眼可明视的范围是()。A、眼前无限远B、眼前17cm~1mC、眼前1~2mD、眼前20cm~1m

模拟眼(博览品牌为例)本身的模拟屈光状态范围为-5.00D~+3.00D。

调节幅度为被测眼充分矫正屈光不正的条件下()的倒数。A、调节储备B、调节远点C、调节近点D、调节需求

-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

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前提下,将目标由远逐渐向近移动,能够看清最近一点时的调节称()。A、调节滞后B、调节灵活度C、调节近点距离D、调节幅度

柱镜屈光度为+3.00D,与轴成30度角方向屈光力为()。A、0.75DB、1.00DC、0.25DD、0.50D

两眼屈光度差别超过()为屈光参差的诊断依据。A、1.00DB、2.00DC、-3.00DD、3.00D

下面不是影响调节幅度的因素的是()。A、色盲B、远点距离C、近点距离D、屈光状态

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A、12.0DB、10DC、8DD、5D

被测眼调节幅度为+3.00D,正视眼或戴远用矫正眼镜明视范围为()。A、≥28cmB、≥33cmC、≥57cmD、≥40cm

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不合适的是()。A、调节幅度是指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B、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C、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D、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

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

以下有关"调节准确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准确度是调节需求与调节反应之差B、如调节需求大于调节反应,则为调节滞后C、近视患者屈光矫正后,视近时常表现为1D左右的调节滞后D、近视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后,视远时往往可以测得1D左右的调节超前E、远视患者视近时往往表现为调节超前

单选题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A12.0DB10DC8DD5D

单选题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前提下,将目标由远逐渐向近移动,能够看清最近一点时的调节称()。A调节滞后B调节灵活度C调节近点距离D调节幅度

单选题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不合适的是()。A调节幅度是指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B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C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D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

单选题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A20DB23DC17DD8DE5D

判断题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A对B错

判断题-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A对B错

单选题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测近点为10cm,其调节为幅度()A1DB10DC5DD11D

单选题被测眼调节幅度为+3.00D,正视眼或戴远用矫正眼镜明视范围为()。A≥28cmB≥33cmC≥57cmD≥40cm

单选题调节幅度为被测眼充分矫正屈光不正的条件下()的倒数。A调节储备B调节远点C调节近点D调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