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后患者头痛的最常见原因为()A、颅内感染B、化学性蛛网膜炎C、白质脑病D、脑梗死E、蛛网膜下腔出血
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后患者头痛的最常见原因为()
- A、颅内感染
- B、化学性蛛网膜炎
- C、白质脑病
- D、脑梗死
- E、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关考题:
以下关于鞘内注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鞘内注射的药物由MTX和DEX组成B、2周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可进行鞘内注射C、2周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可进行鞘内注射D、对于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鞘内注射为一线的治疗方案
(91-93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2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完全缓解,医嘱予以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患者对应用该药物不解,护士的正确回答是A.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预防颅内出血C.进一步诱导缓解D.预防感染E.巩固化疗
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伴皮肤紫癜10天来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可能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下列提法错误的是A、可发生于白血病的各个时期B、常发生在白血病缓解期C、常见于急淋白血病D、常见于急非淋白血病E、常引起白血病复发脑脊液检查最有助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是A、压力升高B、蛋白含量升高C、糖降低D、细胞数增加E、见到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B、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1次C、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月1次D、阿糖胞苷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E、阿糖胞苷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1次
某白血病患者,在治疗缓解半年后,昨晚突然出现头痛,呕吐,颈强直,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入院治疗。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的鞘内注射药物( ) A.长春新碱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6-巯基嘌呤E.柔红霉素
患者,女,2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完全缓解,医嘱予以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患者对本医嘱不解,护士的正确回答是A.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预防颅内出血C.进一步诱导缓解D.预防感染E.巩固化疗
患者男性,20岁,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灵活2个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错误的是A.鞘内注射地塞米松、MTX和Ara-CB.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C.静脉注射大剂量Ara-CD.发生CNSL时可联用头颅照射E.加大化疗药物用量使其能通过血—脑屏障
男性患者,20岁,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灵活2个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错误的是A.鞘内注射地塞米松、MTX和Ara-CB.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C.静脉注射大剂量Ara-CD.发生CNSL时可联用头颅照射E.加大化疗药物用量使其能通过血脑屏障
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VDP方案,6个疗程B.阿糖胞苷25mg/次,每周2次C.甲氨蝶呤10mg/次,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3周D.甲氨蝶呤10~15mg/次,每周2次鞘内注射,直到骨髓缓解E.颅部或脊髓放射线照射,2400~3000cGy
关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Lymphoma),叙述正确的有()A、与EB病毒有关B、侵袭性淋巴瘤,可治愈C、在非洲流行,大多数为儿童D、应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包括鞘内注射和颅脑照射E、因为患者多为儿童,故不应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包括鞘内注射和颅脑照射
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甲氨蝶呤10mg/次,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3周B、甲氨蝶呤10~15mg/次,每周2次鞘内注射,直到骨髓缓解C、颅部或脊髓放射线照射,2400~3000cGyD、阿糖胞苷25mg/次,每周2次E、VDP方案,6个疗程
单选题患者,男,15岁。发热、头痛、呕吐伴皮肤瘀点、瘀斑1周入院。体检:颈有阻力,多组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2cm,脾肋下3cm,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并拟诊合并脑膜白血病。脑膜白血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B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1次C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月1次D阿糖胞苷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E头颅加脊髓照射
问答题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部分,常在缓解前或后鞘内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