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相关考题:

填筑软土路堤,均应在路堤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路基面和地面沉降观测点,其间距不宜大于();在软土路堤地基加固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以控制填筑速率和推算工后沉降量。观测方法可采用()等;观测频次按设计要求和实际变形情况确定。

基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对试验的荷载分级和沉降观测叙述正确的是( )。A.加荷分级不宜少于8级,每级加载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0—1/8B.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加荷,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C.加载过程中同时应进行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应每隔20min观测一次D.加载过程中同时应进行沉降观测,每级加载累计1h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

在沉降观测中,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埋设沉降点后,立即进行第一次观测B、施工期间,在增加较大荷载前后均应观测C、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同时大量积水或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也应观测D、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止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施工期间至建(构)筑物竣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可在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高层建筑和一级建筑宜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每施工完成()层观测一次,A、一B、二C、三D、四

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应在路肩设观测桩,应与边桩和沉降分开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路堤填筑应进行工后沉降观测。路堤工后沉降量及()沉降应符合设计要求。A、均匀B、最大C、不均匀

承包人每填筑几层土后,应进行一次中桩、边桩恢复和纵断高程测量,以控制路堤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软土路堤的填筑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昼夜边桩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路基中心地面竖向位移不得大于()㎜: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的观测精度和频次进行观测,监理每5d检查1次观测情况,每10d见证观测1次。A、10;10B、5;10C、10;5

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mm/日,即可终止观测。A、0.01B、0.02C、0.03D、0.05

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装置进行地基沉降观测。路堤填筑速率应满足: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边桩水平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

在软土路堤地基加固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以控制填筑速率和推算工后沉降量。在进行填筑时,边桩水平位移量每天不得大于,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天不得大于(),当超过以上任一限值时,应减缓填筑速率或停止填筑。

路基填筑至()后,应按设计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堆载预压工程在堆载过程中应()进行沉降、位移、孔隙水等的观测,控制标准如下: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应小于5mm,基底的中心沉降每昼夜应小于10mm。孔隙水压力系数控制在0.6,以控制施工速率。A、每周B、每2天C、每天D、每3天

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路堤加载填筑速度以每昼夜水平位移不超过1.0cm、沉降量不大于1.5cm控制,以避免地基失稳。

建筑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每施工是一层应观侧一次。竣工验收后仍应继续做沉降观测。

判断题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应在路肩设观测桩,应与边桩和沉降分开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A对B错

判断题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路堤加载填筑速度以每昼夜水平位移不超过1.0cm、沉降量不大于1.5cm控制,以避免地基失稳。A对B错

单选题沉降观测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d至少观测一次。A3B5C7

单选题基桩坚向静载荷试验中,对试验的荷载分级和沉降观测叙述正确的是()A加荷分级不宜少于8级,每级加载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0 ~1/8B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加荷,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C加载过程中同时应进行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应每隔20min观测一次D加载过程中同时应进行沉降观测,每级加载累计th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

填空题在软土路堤地基加固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以控制填筑速率和推算工后沉降量。在进行填筑时,边桩水平位移量每天不得大于,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天不得大于(),当超过以上任一限值时,应减缓填筑速率或停止填筑。

单选题施工期间至建(构)筑物竣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可在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高层建筑和一级建筑宜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每施工完成()层观测一次。A一B二C三D四

填空题路基填筑至()后,应按设计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填空题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装置进行地基沉降观测。路堤填筑速率应满足: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边桩水平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

单选题路堤填筑应进行工后沉降观测。路堤工后沉降量及()沉降应符合设计要求。A均匀B最大C不均匀

填空题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单选题堆载预压工程在堆载过程中应()进行沉降、位移、孔隙水等的观测,控制标准如下: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应小于5mm,基底的中心沉降每昼夜应小于10mm。孔隙水压力系数控制在0.6,以控制施工速率。A每周B每2天C每天D每3天

填空题填筑软土路堤,均应在路堤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路基面和地面沉降观测点,其间距不宜大于();在软土路堤地基加固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以控制填筑速率和推算工后沉降量。观测方法可采用()等;观测频次按设计要求和实际变形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