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福建事变B、两广事变C、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A、福建事变
  • B、两广事变
  • C、西安事变

相关考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胡宗兰在蒋介石被抓的骊山建了一个纪念亭,如今这个亭子改名为(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A.张治中B.杨虎城C.冯玉祥D.李宗仁

1927年2月,为纪念西安的死难军民,是谁率众公祭,建成了“革命公园”?()A、冯玉祥B、张学良C、杨虎城D、蒋介石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A、张学良、阎锡山B、杨虎城、邓宝珊C、张学良、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为推动抗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共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张学良、杨虎城B、蒋光鼐、蔡廷锴C、冯玉祥、蔡廷锴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冯玉祥B、蒋光鼐C、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学良D、毛泽东

“西安事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包括()等。A、张学良B、杨虎城C、周恩来D、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A、冯玉祥和杨虎城B、张学良和杨虎城C、张学良和冯玉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A、张治中B、杨虎城C、冯玉祥D、李宗仁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A、蒋介石B、张学良C、张学良杨虎城

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A、张学良、叶挺B、张学良、杨虎城C、叶挺、贺龙D、陈独秀、蒋介石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捉住蒋介石的军队是()A、东北军B、西北军C、华北军D、中原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行取得了什么成果?()A、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B、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C、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D、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B、打回东北去C、逼蒋抗日D、投靠红军

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A、陈诚B、张学良C、杨虎城D、蔡廷锴

单选题1936年12月12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A张学良、阎锡山B杨虎城、邓宝珊C张学良、杨虎城

单选题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捉住蒋介石的军队是()A东北军B西北军C华北军D中原军

单选题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学良

单选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A冯玉祥和杨虎城B张学良和杨虎城C张学良和冯玉祥

单选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A张治中B杨虎城C冯玉祥D李宗仁

单选题领导发动西安事变的是国民党爱国将领()。A张学良;杨虎城B汪精卫;张学良C杨虎城;汪精卫D汪精卫;蒋介石

单选题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A张学良、叶挺B张学良、杨虎城C叶挺、贺龙D陈独秀、蒋介石

单选题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A蒋介石B张学良C张学良杨虎城

单选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福建事变B两广事变C西安事变

多选题“西安事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包括()等。A张学良B杨虎城C周恩来D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