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称为()。

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称为()。


相关考题:

()是指生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过程。产物可用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A、填埋B、焚烧C、堆肥D、破碎

有机物进入水体,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 A、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CO2、H2O和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B、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CO2、H2O和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C、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CO2、H2O和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D、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CO2、H2O和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某河流被大量有机物和粪便污染后,发臭,已无氧存在,厌氧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分解,其最终产物是A、氨氮B、有机氮C、氮气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

能够分解葡萄糖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最终产物为( )。A.乙醇和二氧化碳B.乳酸C.二氧化碳和水D.丙酮酸

松土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减慢有机质的分解。()

土壤吸湿水在()的温度下能从土壤中全部蒸发,而结构水不会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被分解A、100℃B、100℃---105℃C、105℃±2℃D、120℃

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微生物及其分解与合成的有机物质。

森林土壤有机质来源于()。A、森林凋落物B、土壤微生物C、矿物岩石分解D、土壤动物残体

有机质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首先形成()A、铵态氮B、硝态氮C、亚硝态氮D、矿物氮

常压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时,烘干温度为(),在此温度下,土壤()水被蒸发,而()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某河流被有机物轻微污染后,仍有好氧细菌生长繁殖,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分解,其最终产物是()A、氨氮B、有机氮C、氮气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

食品的蛋白质成分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为()A、发酵B、腐败C、酸败D、变败E、变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的过程为矿质化过程,其最终产物为CO2、H2O等。A、简单无机化合物B、腐殖质C、黄腐酸D、褐腐酸

(),不是土壤冻结的好处。A、冻死土壤里的害虫B、使土壤变得疏松C、加大冻结下层湿度D、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机质

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A、太阳辐射B、地心热C、空气对流D、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三种()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为()。A、腐殖化B、矿质化C、有机质积累D、氮化作用

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的特点足速度(),分解较(),矿化率(),中间产物积累(),所释放矿质养分多而呈()状态,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

矿质化过程特点()。A、最终产物只有H2OB、分解产生矿质养分C、吸收能量D、微生物参与

土壤吸湿水在105℃±2℃的温度下,连续烘()小时,能从土壤中全部蒸发,而结构水不会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被分解,土壤也可变恒重A、4B、6C、8D、10

填空题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称为()。

单选题下列描述土壤有机质转化不正确的是()Aa、土壤腐殖质在还原条件下,最终可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Bb、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可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Cc、土壤腐殖质在氧化条件下,最终可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Dd、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矿质化过程最终可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

单选题食品的蛋白质成分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为(  )。ABCDE

单选题有机质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首先形成()A铵态氮B硝态氮C亚硝态氮D矿物氮

多选题矿质化过程特点()。A最终产物只有H2OB分解产生矿质养分C吸收能量D微生物参与

填空题厌氧消化的特点是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最终转化成CH4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