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要与联合地网焊接连通,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7m与地面以下0.3m的段落应穿()。A、PVC管B、钢管C、水泥管D、波纹管

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要与联合地网焊接连通,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7m与地面以下0.3m的段落应穿()。

  • A、PVC管
  • B、钢管
  • C、水泥管
  • D、波纹管

相关考题:

基站机房建筑物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网应与避雷带一一焊接连通。建筑物的雷电流引下线不应(),其间距不应()。 A.大于两根;大于18mB.少于两根;大于18mC.大于两根;小于18mD.少于两根;小于18m

在烟囱上安装避雷针,根据烟囱的不同高度,安装的要求是( )。A:1-3根避雷针B:2-4根避雷针C:引下线离地面1.7m处加断接卡子D:引下线离地面1.8m处加断接卡子

通信局(站)的天线必须安装( )。A.避雷带B.避雷针C.引下线D.地网

在烟囱上安装避雷针,根据烟囱的不同高度,安装的要求是( )。A. 1~3根避雷针B. 2~4根避雷针C. 引下线离地面1.7m处加断接卡子D. 引下线离地面1.8m处加断接卡子

通信局(站)的天线必须安装()。A、避雷带B、避雷针C、引下线D、地网

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要与联合地网焊接连通,引下线在地面以下()m的段落应穿PVC管。A、0.3B、0.5C、0.8D、1

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雷网的各支架处应至少设()根引下线。对用()制成或有焊接、()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由()组成。A、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B、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C、避雷带、避雷网D、以上都是

风杆避雷针防雷引下线在地网上的焊接点必须与采集器防雷引下线在同一点。

引下线与避雷带、避雷网采用相同尺寸的圆钢或扁钢。

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避雷针无腐蚀及机械损伤,锈蚀部位不得超过截面的()。

避雷针(线|带|网)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 )A、螺丝连接B、焊接连接C、管卡连接D、以上都可以

对于天线支撑体设于通信楼屋顶的,避雷针专用引下线和天线支撑体应在相同方向与通信楼避雷带多处焊接连通。

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2m,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引下线离墙距离保持()mm左右。A、2B、6C、8D、10

当铁塔设在自建基站的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焊接连通,机房铁塔除利用建筑物框架结构建筑四角柱内的钢筋作为雷电流引下线外,避雷针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A、两处B、四处C、三处D、一处

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A、0.5米B、1米C、1.5米D、2米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新建避雷带专用引下线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2mB、需要保持一定的松紧度C、引下线离墙距离保持10mm左右

对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通常应按专设雷电流引下线的方式设置防雷设施。即在原建筑物的屋顶四周设避雷带,并设专用雷电流引下线,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避雷带与专用雷电流引下线焊接连通。A、18mB、20mC、22mD、24m

在自建基站机房屋顶塔的接地系统中,当铁塔设在自建基站的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处焊接连通,机房铁塔除利用建筑物框架结构建筑四角柱内的钢筋作为雷电流引下线外,避雷针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A、一B、二C、三D、四

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设立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

油泵房、控制室应采用避雷带(网),引下线不应少于()根。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均是()。A、接闪器B、避雷器C、接地装置D、引下线

根据《变电站接地网验收规范》,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接地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按基站综合防雷工程要求,租用民用建筑时,叙述天线抱杆或支臂如何防雷。()A、抱杆应与楼顶避雷带或避雷网焊接连通。B、如果楼顶避雷带或网腐蚀严重,应在楼顶单独敷设避雷带或避雷网,并通过引下线与建筑地网相焊接。C、对于处于商用建筑物侧边的天线支臂,应与大楼的钢筋做好连接,防止雷电侧击。

判断题引下线与避雷带、避雷网采用相同尺寸的圆钢或扁钢。A对B错

单选题通信局(站)的天线必须安装( )。A避雷带B避雷针C引下线D地网

单选题基站机房建筑物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网应与避雷带一一焊接连通。建筑物的雷电流引下线不应(),其间距不应()。A大于两根;大于18mB少于两根;大于18mC大于两根;小于18mD少于两根;小于1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