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房、控制室应采用避雷带(网),引下线不应少于()根。

油泵房、控制室应采用避雷带(网),引下线不应少于()根。


相关考题:

基站机房建筑物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网应与避雷带一一焊接连通。建筑物的雷电流引下线不应(),其间距不应()。 A.大于两根;大于18mB.少于两根;大于18mC.大于两根;小于18mD.少于两根;小于18m

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金属是屋面的接地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两根。()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建筑物明敷避雷网、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A. 8mm; B 10mm; C. 12mm; D. 16mm.

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等的引下线,一般不少于()根。A3B1C2

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可采用(),宜优先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扁钢截面不应小于(),其厚度不应小于()。

根据GB50057—94的规定,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 ()根,其设置间距应分别为()、()、()。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优先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扁钢截面不应小于(),其厚度不应小于()。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B、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C、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D、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避雷针杆的焊接连接应牢固,底座与引下线、避雷带应可靠连接,且不应少于3 处,焊接处应及时作防腐处理。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根、其设置间距应分为别为()、()、()。

引下线与避雷带、避雷网采用相同尺寸的圆钢或扁钢。

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等的引下线,一般不少于()根。A、3B、1C、2

对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通常应按专设雷电流引下线的方式设置防雷设施。即在原建筑物的屋顶四周设避雷带,并设专用雷电流引下线,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避雷带与专用雷电流引下线焊接连通。A、18mB、20mC、22mD、24m

当建筑物明敷避雷网、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A、8mmB、10mmC、12mmD、16mm

避雷针杆的焊接连接应牢固,底座与引下线、避雷带应可靠连接,且不应少于()处,焊接处应及时作防腐处理。A、2B、3C、4D、6

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金属是屋面的接地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两根。

避雷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

一根或两根架设在输电线上方的钢线,称之为()。A、引下线B、避雷带C、避雷网D、避雷线

单选题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等的引下线,一般不少于()根。A3B1C2

多选题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B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C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D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判断题避雷针杆的焊接连接应牢固,底座与引下线、避雷带应可靠连接,且不应少于3 处,焊接处应及时作防腐处理。A对B错

判断题引下线与避雷带、避雷网采用相同尺寸的圆钢或扁钢。A对B错

判断题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金属是屋面的接地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两根。A对B错

填空题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根、其设置间距应分为别为()、()、()。

单选题基站机房建筑物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网应与避雷带一一焊接连通。建筑物的雷电流引下线不应(),其间距不应()。A大于两根;大于18mB少于两根;大于18mC大于两根;小于18mD少于两根;小于18m

单选题避雷针杆的焊接连接应牢固,底座与引下线、避雷带应可靠连接,且不应少于()处,焊接处应及时作防腐处理。A2B3C4D6

填空题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可采用(),宜优先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扁钢截面不应小于(),其厚度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