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上,西经的度数自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A、没有变化B、度数减小C、度数增大D、变化无规律

地球仪上,西经的度数自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 A、没有变化
  • B、度数减小
  • C、度数增大
  • D、变化无规律

相关考题:

()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6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即秘鲁海岸和赤道东太平洋洋面,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表面温度和海平面高度异常而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

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把地球划分成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A: 0°和180°经线圈B: 东经20°和西经160°经线圈C: 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D: 任何一个经线圈

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江苏省苏州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经线和经度2.内容: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东半球。活动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1.找出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说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看看0°经线和18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3.基本要求:(1)结合地图进行讲解。(2)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4)讲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判读方法。答辩题目1.说出经度的判断方法。2.简述板图板画的教学意义。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1.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概括什么是经线。【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学生活动】(1)分别请学生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2)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2~3条经线。【教师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同时提问: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从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总结)【学生回答】(1)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学生活动】请学生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过渡】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2.经度(1)经度及其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的位置,追问学生: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师生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学生活动】①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②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教师总结】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①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②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环节三: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课后作业:课后按照课堂所学方法,自主预习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

中国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渐下降。 ()

我国年径流深分布总趋势基本上是(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D.自西向东递减

西北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丝绸之路”东起(),向西经()至()后,分为南北二线。北线经现在的(),南线经现在的(),在()汇合,经(),抵达(),转至()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

船舶自西十二区向西驶入东十二区,日期应()。A、加一天B、减一天C、不变D、加一小时

成长乐周边度数是怎么变化的?().A、周边度数呈加负度数趋势变化B、周边度数增加C、周边度数降低D、周边度数呈加正度数趋势变化

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B、东经7°属于东时区C、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某海轮过日界线前后,连续两次过元旦节,该海轮的航向是()A、自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B、自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C、自东向西过日界线D、自西向东过日界线

我国降雨量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D、自西向东递增。

南锣鼓巷向西经地安门可到达什刹海。

多选题某海轮过日界线前后,连续两次过元旦节,该海轮的航向是()A自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B自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C自东向西过日界线D自西向东过日界线

单选题船舶自西十二区向西驶入东十二区,日期应()。A加一天B减一天C不变D加一小时

单选题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方向()。A自西向东;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自东向西C自东向西;自西向东D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填空题()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6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即秘鲁海岸和赤道东太平洋洋面,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表面温度和海平面高度异常而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

填空题“丝绸之路”东起(),向西经()至()后,分为南北二线。北线经现在的(),南线经现在的(),在()汇合,经(),抵达(),转至()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

单选题西北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单选题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风。A东B东南C西D西北

单选题把地球划分成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A0°和180°经线圈B东经200°和西经160°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D任何一个经线圈

单选题成长乐周边度数是怎么变化的?().A周边度数呈加负度数趋势变化B周边度数增加C周边度数降低D周边度数呈加正度数趋势变化

单选题我国降雨量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D自西向东递增。

单选题平太阳是一个假想的天体,它在()上()地作周年视运动。A黄道;自西向东B黄道;自东向西C天赤道;自西向东D天赤道;自东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