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识别抗原需()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无MHC分子D、CK
B细胞识别抗原需()
- A、MHCⅠ类分子
- B、MHCⅡ类分子
- C、无MHC分子
- D、CK
相关考题:
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机制为A.患者T细胞间接识别供者HLA分子B.患者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HLA分子C.患者体液中预先存在抗供者HLA抗体D.患者B细胞被激活,产生抗体E.非特异性免疫的直接效应
血清学方法指定HLA抗原描述错误的是A、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HLA-Ⅰ类抗原B、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HLA-Ⅱ类抗原C、HLA-Ⅰ类抗原需要系统分离纯化B淋巴细胞D、HLA-Ⅱ类抗原需要系统分离纯化B淋巴细胞E、HLA-DPB1抗原表达弱,很难采用血清学确定抗原型别
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原则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DIC,就应该补充红细胞B、血小板在DIC任何阶段都可以输注C、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应用D、纤维蛋白原需持续输注E、抗凝血酶Ⅲ应早期应用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由于A、非免疫因素介导的移植排斥发应B、受者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组织抗原后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C、受者T细胞间接识别供者组织抗原后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D、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E、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MHC后发生的的排斥反应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抗体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D、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要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患者女性,40岁。3年前有黄疸肝炎史,经治疗后好转,近来乏力纳呆。体检:巩膜黄染,慢性肝病面容,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IgM(+),ALT150U/L,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100(+)。该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是()。A、CD8+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B、CD4+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C、CD8+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细胞溶解D、CD8+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E、CD4+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3年前有黄疸肝炎史,经治疗后好转,近来乏力纳呆。体检:巩膜黄染,慢性肝病面容,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IgM(+),ALT150U/L,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100(+)。该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是()ACD8+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BCD4+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CCD8+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细胞溶解DCD8+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ECD4+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单选题关于B细胞活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活化B细胞产生IgMB蛋白质抗原需要辅助性T细胞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CT、B细胞直接的相互作用不需要MHC的识别DB细胞增殖时一些分化成浆细胞,另一些成为记忆性B细胞E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
单选题T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不同之处在于( )。A具有由V区基因决定的特异性B抗原受体引起细胞活化需要膜蛋白参与C接受体特异性区分不同的克隆D识别抗原需MHC分子参与E基因重排决定抗原受体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