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区捣固应一次完成,同时应在岔区前后各()m范围内进行顺坡。A、100B、50C、30D、200

道岔区捣固应一次完成,同时应在岔区前后各()m范围内进行顺坡。

  • A、100
  • B、50
  • C、30
  • D、200

相关考题:

木枕地段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范围内捣固道床,轨下部分加强捣固。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前后距离应不小于( )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6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 )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5D.6

道岔维修应使用机械捣固,加强()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 A.小腰B.接头C.辙叉D.尖轨弹性可弯段

在线路上进行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 A.6B.5C.3D.2

铺岔前预铺道砟,道岔前后各()m范围内应做好顺坡。A、50B、40C、30D、20

道岔维修应使用人工捣固,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

道岔维修应使用()捣固,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水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同时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的道床捣固。A、直股B、曲股C、基本轨D、尖轨

在线路上进行下列作业时应注意,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小型液压捣固机),前后距离应不少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5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3m,走行应保持同步。

为便于捣固,提速道岔尖轨牵引点转换装置各杆件安装在特制的钢岔枕内。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6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道岔维修捣固的作业范围包括岔区及其前后各()的线路。A、10mB、25mC、30mD、50m

判断题道岔维修应使用人工捣固,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A对B错

单选题铺岔前预铺道砟,道岔前后各()m范围内应做好顺坡。A50B40C30D20

单选题道岔区捣固应一次完成,同时应在岔区前后各()m范围内进行顺坡。A100B50C30D200

多选题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单选题在线路上进行下列作业时应注意,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小型液压捣固机),前后距离应不少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5

填空题木枕地段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范围内捣固道床,轨下部分加强捣固。

单选题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5

单选题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A2B3C4D6

多选题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水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同时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的道床捣固。A直股B曲股C基本轨D尖轨

填空题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填空题道岔维修应使用()捣固,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