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该采取如下给药方案A、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B、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C、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D、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E、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

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该采取如下给药方案

A、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
B、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
C、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D、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
E、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

参考解析

解析:当口服给药需很快产生药效时,可在首次服用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以后改用维持量(D/t1/2)。

相关考题: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 )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每次用药量减半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

首次剂量加倍的依据是A.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B.为了延长半衰期C.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GssD.为了增强药理作用E.为了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应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药物半衰期和稳态的含义。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需经过4~6个半衰期体内药量可基本消除(消除93.5%~98.4%)。连续恒量给药一般需经4~6个半衰期后,血浆中药物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此浓度称血药稳态浓度(Cs。),又称坪值。

下列关于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每日总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能升高坪值水平B、增加每次给药剂量可缩短达到坪值的时间C、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首剂加倍,可在1个半衰期后达到坪值D、每日总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必然增大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要的时间只与其半衰期有关

重复恒量,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E、首次半量

为使口服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2D/药物消除半衰期(t)B、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2tC、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2D/tD、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D/2tE、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t

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取如下给药方案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B、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D、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E、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

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E.首次半量

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1/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2t1/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t1/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1/2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0.5t1/2

地高辛血浆半衰期是33h,按逐日恒量给药法,血中药物浓度达到坪值的时间约是()A10dB5dC4dD12dE1.5d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为使口服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2D/药物消除半衰期(1/2)B、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2t1/2C、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D/2t1/2E、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t1/2

在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并同时相应减少给药剂量可()。A、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B、使达到Css的时间缩短C、使药物清除减慢D、延长半衰期E、提高生物利用度

多次给药一定时间后,体内消除药物与所给药量相等,此时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

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E、以上都不是

某口服药物为使短时达到稳态血浓度,并维持体内药物量在D-2D(D为药物剂量)间,给药方案应采用()。A、首剂2D,维持量D/2t1/2B、首剂为D,维持量为D/t1/2C、首剂2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2D,维持量2D/t1/2E、首剂2D,维持量D/t1/2

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用如下给药方案:A、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B、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E、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单选题多次给药一定时间后,体内消除药物与所给药量相等,此时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

单选题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用如下给药方案:A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B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E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多选题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多选题下列关于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每日总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能升高坪值水平B增加每次给药剂量可缩短达到坪值的时间C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首剂加倍,可在1个半衰期后达到坪值D每日总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必然增大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要的时间只与其半衰期有关

单选题重复恒量,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E首次半量

单选题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单选题为使口服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2D/药物消除半衰期(1/2)B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2t1/2C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D/2t1/2E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t1/2

单选题多剂量给药又称重复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关于重复给药,叙述正确的是()A积累总是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给药量等于静脉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都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都逐渐下降Fn次周期性血管外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与n次周期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的曲线相同

单选题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取如下给药方案(  )。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B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l/2D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E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l/2

单选题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E首次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