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肠杆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 A. 25℃ B. 30℃ C. 37℃ D. 40℃

培养大肠杆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

A. 25℃
B. 30℃
C. 37℃
D. 40℃

参考解析

解析:大肠菌群是指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2~37℃,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它是水质污染的指标,也是判断饮水消毒效果的指标,可以作为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其抵抗力略强于肠道致病菌,易于检验,但不能完全代表肠道病毒的灭活。

相关考题: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是36℃±1℃,霉菌的最适宜培养温度是26℃±1℃。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李斯特氏菌适宜的培养温度是()。A.22℃~28℃B.36℃~37℃C.30℃~37℃D.42℃~43℃

空肠弯曲菌适宜的培养温度是()。A.22℃~28℃B.36℃~37℃C.10℃~15℃D.42℃~43℃

淋球菌培养的最适宜温度是A、35~36℃B、32℃C、37℃D、5℃E、40℃

人工培养钩端螺旋体的最适宜温度是A、35℃----38℃B、28℃---30℃C、37℃---39℃D、22℃---25℃E、40℃---42℃

钩端螺旋体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A、18℃B、20℃C、25℃D、28℃E、35℃

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 )A、大肠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浅部真菌D、志贺杆菌E、霍乱弧菌

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温度是( )A、37℃B、35℃C、28℃D、24℃E、20℃

真菌培养的适宜温度是A、16~20℃B、20~30℃C、22~28℃D、35~37℃E、30~35℃

气管切开术术后护理最关键的是( ) A、保持套管通畅B适宜的温度C适宜的湿度D保持颈部清洁

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品系有关。培养L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培养S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

空肠弯曲菌选择性培养最适宜的温度是()A、30℃B、35℃C、37℃D、40℃E、42℃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一般培养螺旋体时常用Korthof培养基,适宜的生长温度为()A、20℃B、25℃C、28℃D、37℃E、42℃

花卉组织培养的条件是()。A、严格无菌B、温度适宜C、光照度D、培养基的PH值E、培养基的渗透压

在药物致病菌的检验中,大肠杆菌增菌适宜用()A、胆盐乳糖培养基B、亚碲酸钠肉汤培养基C、四硫磺酸钠肉汤培养基D、疱肉葡萄糖培养基

体外细胞培养成功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是()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渗透压C、无污染环境D、气体环境

原生质体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

下列不属于菌种适宜的生长环境的是()A、营养丰富的培养基B、适宜的温度C、适宜的湿度D、充足的光照

大肠杆菌在复合培养基中的生长温度比在成分已知的培养基中生长温度高,为什么?

单选题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温度是()A37℃B35℃C28℃D24℃E20℃

单选题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A大肠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浅部真菌D志贺杆菌E霍乱弧菌

单选题体外细胞培养成功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是()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渗透压C无污染环境D气体环境

判断题原生质体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A对B错

填空题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品系有关。培养L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培养S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菌种适宜的生长环境的是()A营养丰富的培养基B适宜的温度C适宜的湿度D充足的光照

填空题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