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高某受振兴服装厂的指派在本县范围内收购棉花,振兴服装厂给高某提供了介绍信和营业执照副本。高某在当地收购棉花后没有向税务机关纳税。县税务局知道情况后即作出决定,要求高某缴纳税款6000余元。高某认为自己是接受振兴服装厂的指派,与该厂是委托关系,这6000余元的税款应当由振兴服装厂缴纳。县税务局没有采纳高某的意见,坚持要求高某纳税,并责令其限期缴纳。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高某能否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如果高某提起复议申请,应该由哪个机关作为复议机关?3.对该案件复议机关能否进行调解?为什么?4.如果经复议后,复议机关改变原纳税决定的处理结果,但对原纳税决定所认定的主要事实没有改变,高某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5.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高某对其不作为行为不服的,如何确定管辖法院?法院应当如何判决?6.在诉讼期间,超过了县税务局规定的缴纳期限后,县税务局从高某的存款中强制扣缴税款,县税务局的做法是否正确?哪些情形下可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案情:
高某受振兴服装厂的指派在本县范围内收购棉花,振兴服装厂给高某提供了介绍信和营业执照副本。高某在当地收购棉花后没有向税务机关纳税。县税务局知道情况后即作出决定,要求高某缴纳税款6000余元。高某认为自己是接受振兴服装厂的指派,与该厂是委托关系,这6000余元的税款应当由振兴服装厂缴纳。县税务局没有采纳高某的意见,坚持要求高某纳税,并责令其限期缴纳。
问题:
1.在这种情况下,高某能否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2.如果高某提起复议申请,应该由哪个机关作为复议机关?
3.对该案件复议机关能否进行调解?为什么?
4.如果经复议后,复议机关改变原纳税决定的处理结果,但对原纳税决定所认定的主要事实没有改变,高某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
5.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高某对其不作为行为不服的,如何确定管辖法院?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6.在诉讼期间,超过了县税务局规定的缴纳期限后,县税务局从高某的存款中强制扣缴税款,县税务局的做法是否正确?哪些情形下可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参考解析

解析:1.不能。因为该行政行为是要求高某履行纳税义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的,应先缴纳税款及滞纳金或提供相应担保后,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提起行政诉讼,属于复议前置。高某要想得到救济就要先经复议以后才能提起诉讼。
2.以市税务局为复议机关。对海关、金融、税务、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税务机关属于垂直领导机关,这样复议机关只能是上一级主管部门即市税务局。
3.不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缴纳税款的数额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属于行政机关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能进行调解。
4.应以作出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为被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解释》)第22条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这里属于复议改变的情形,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5.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应当由原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院应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高某是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不服,复议机关是被告。故应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6,做法正确。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6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3)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县国税局有强制执行权,本案并不存在停止执行的情形,故县国税局的做法正确。

相关考题:

简述抢劫案件分析判断案情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司法警察部门根据( )确定看管警力。A.被告人的数量B.司法警察的数量C.案情和被告人的数量D.案情和司法警察的数量

律师为完成代理的诉讼事务了解案情,而查阅、摘抄、复制与案情有关的诉讼材料的行为是()。 A.律师阅卷B.律师会见C.律师谈判D.律师咨询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强化诉讼管理过程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施制定诉讼策略()A、认真分析案情,确定诉讼目标B、全面地把握案情,分析案情发展趋势C、分析对方当事人可能采取的措施,分析随着案情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分析案情发展的最终结果等D、拟定应对方案,并分析评估E、将制定的策略方案参照类似"决策树"方式进行优化,在优化方案中选择符合案情实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案

下列对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的期限表述正确的是()A、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办结。案情复杂的,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B、应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结。案情复杂的,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C、应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结。案情复杂的,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D、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办结。案情复杂的,最长不得超过九个月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必须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制度。A、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监督B、信息共享、案情公开、案件移送C、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D、信息公开、案情通报、案件移送

案件情报主要内容包括()。A、发案情况、案件情况B、案件情况、违法人或嫌疑人情况C、发案情况、案件情况、违法人或嫌疑人情况D、发案情况、违法人或嫌疑人情况

根据案情需要和辨认要求,辨认可以秘密形式进行。

侦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对案情的初步分析判断B、侦查方向和范围C、查明案情需要采取的措施D、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

立案审批表的案情简介部分,应当写明立案的(),摘要介绍()和叙述()。A、事实根据B、违法事实C、案情D、法律依据

案情

以“A、B、C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了解案情”和“B不了解案情”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必然推出的结论是()。A、“A和C都了解案情”B、“或者C了解案情,或者A了解案情”C、“A了解案情,但是,C不了解案情”D、“C了解案情,但是,A不了解案情”

举报内容若案情复杂,可请举报人当面进行说明。

司法警察部门根据()确定看管警力。A、被告人的数量B、司法警察的数量C、案情和被告人的数量D、案情和司法警察的数量

传唤的目的是为了询问证人,查明案情,取得证据。()

下列案件中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的询问查证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的有()。A、李某阻碍执行职务案,案情简单,情节严重的B、旅馆总台张某不接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案,案情复杂的C、赵某殴打残疾人案,案情复杂的D、王某倒卖有价票证案,案情复杂,情节较轻的

以下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说法正确的有()。A、为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计入办案期限B、为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C、为查明案情进行检测的期间计入办案期限D、为查明案情进行检测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下列行政案件中,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询问查证的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的有()。A、甲阻碍执行职务案,案情简单,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B、乙不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案,案情复杂的C、丙殴打残疾人案,案情复杂,尚不够刑事处罚的D、丁倒卖有价票证案,案情复杂,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知道案情的人,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B、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C、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A、案情B、初审结果C、调查情况D、立案决定

索赔和理赔的程序由()构成。A、损失通知B、查勘现场C、核实保险案情D、分析理赔案情,确定责任E、计算理赔金额,支付保险赔偿

单选题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过程中,针对某一或某类事件或群体有目的、有步骤地收集的情报称之为()。A常规情报B专案情报C个案情报D传媒情报

单选题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必须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制度。A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监督B信息共享、案情公开、案件移送C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D信息公开、案情通报、案件移送

多选题索赔和理赔的程序由()构成。A损失通知B查勘现场C核实保险案情D分析理赔案情,确定责任E计算理赔金额,支付保险赔偿

多选题索赔和理赔的程序由什么构成:()A损失通知B勘查现场C核实保险案情D分析理赔案情,确定责任E计算理赔金额,支付保险赔偿金

单选题以“A、B、C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了解案情”和“B不了解案情”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必然推出的结论是()。A“A和C都了解案情”B“或者C了解案情,或者A了解案情”C“A了解案情,但是,C不了解案情”D“C了解案情,但是,A不了解案情”

多选题侦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对案情的初步分析判断B侦查方向和范围C查明案情需要采取的措施D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