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杆受力如图5-64所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 )。A.点B和D处于纯剪切状态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 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D.点A及C点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等

折杆受力如图5-64所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 )。

A.点B和D处于纯剪切状态
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 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
D.点A及C点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等


参考解析

解析:提示:折杆水平段为弯扭组合变形,固定端处事危险截面,B、D两点纯剪切应力状态,A及C是二向应力状态如图5-76所示,两点的主应力不同。

相关考题:

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为(),截面C的位移为()。

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 。

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为( )。

如图12所示轴向拉压杆横截面积为A,杆中的最大正应力的值为( )。

如图12所示构架中AB杆的轴力为( )。

一空间折杆受力如图所示,则AB杆的变形为( )。A.偏心拉伸B.纵横弯曲C.弯扭组合D.拉、弯、扭组合

如图所示受力杆件中,n-n截面上的轴力为:A. PB. 2PC.3PD.6P

材料相同的两根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若杆①的伸长量为,杆②的伸长量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等截面杆,轴向受力如图所示。杆的最大轴力是:A.8kNB.5kNC.3kND.13kN

折杆受力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A.点B和D处于纯剪状态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D.点A及C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同

如图所示变截面杆中,AB段、BC段的轴力为: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各杆EA相同,若以N1、N2、N3和分别表示杆①、②、③的轴力和纵向线应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来说,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两杆的抗拉刚度EA相同。若节点A的水平位移为,节点A的竖直位移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若用N1,、N2、N3和匕分别代表杆①、②、③的轴力和伸长,用表示点A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折杆受力如图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A)点B和D处于纯剪状态(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D)点A及C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同

如图所示受力杆件中,n-n截面上的轴力为:A. P B. 2P C.3P D.6P

如图所示杆ACB,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A.图(A)B.图(B)C.图(C)D.图(D)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杆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图中所画受力图正确。( )

如图5-9所示等直杆,杆长为3a,材料的拉压刚度为EA,受力如图示。问杆中点横截面的铅垂位移为( )。A.0 B.Fa/EA C.2Fa/EA D.3Fa/EA

如图5-1所示受力杆件的轴力图有以下四种,其中正确的为( )。

受力如图5-59所示,杆的变形为( )。A.偏心拉伸 B.纵横弯曲 C.弯扭组合 D.拉弯扭组合

单选题(2010)等截面杆,轴向受力如图所示。杆的最大轴力是:()A8kNB5kNC3kND13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