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则其为()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C.吸水性材料D.防水性材料

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则其为()

A.亲水性材料
B.憎水性材料
C.吸水性材料
D.防水性材料

参考解析

解析:2020版教材P39页
(1)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润湿,分为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两大类。亲水性材料包括砖、混凝土等;憎水性材料如沥青等。

相关考题: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中,根据其是否能被润湿分为( )A.亲水性材料B.非亲水性材料C.憎水性材料D.吸水性材料E.非吸水性材料

下列关于润湿滞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润湿滞后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时,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一种现象B、静润湿滞后是指油、水与岩石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即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时所产生的滞后现象C、.动润湿滞后是指在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中,当油、水和岩石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向前移动时,由于油、水界面各处运动速度不同而使接触角发生变化的现象D、静润湿滞后与三相周界的移动速度有关,动润湿滞后与三相周界的移动方向有关

亲水性表明固体颗粒被水润湿的难易程度,通常用接触角Q表示,Q 亲水性表明固体颗粒被水润湿的难易程度,通常用接触角Q表示,QA.完全润湿B.能润湿C.不能润湿

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 则其为(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C、吸水性材料D、防水性材料

材料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润湿,分为( )材料两大类A.亲水性与吸湿性B.亲水性和憎水性C.抗渗性与抗冻性D.耐水性与吸水性

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湿润该材料为()。A、亲水性B、憎水性C、耐水性D、吸湿性

以下关于材料与水相关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材料与水接触的时候,有些材料会被水湿润,有些材料不能被水湿润;前者称为材料的憎水性,后者称为材料的亲水性B、当润湿边角θ越小,表示材料越容易被水湿润C、当润湿边角θ大于等于90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D、当润湿边角θ等于00时,表示材料完全被水浸湿

亲水性表明固体颗粒被水润湿难易程度,通常用接触角Q表示,Q<90°表示()。A、完全润湿B、能润湿C、不能润湿

亲水性表明固体颗粒被水润湿的难易程度,通常用接触角Q表示,Q<90°表示()。A、完全润湿B、能润湿C、不能润湿

判断岩石润湿性时,若润湿接触角θ90°,则岩石油湿(),若θ=90°则岩石中性润湿,若θ90°,则岩石水湿()。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润湿,将材料分为亲水性和憎水性两大类。常用润湿角θ表示。亲水性材料()。A、θ>60°B、θ>70°C、θ>80°D、θ<90°

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大于(),则该岩样的润湿相是水相。

在自吸吸入法测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该岩样亲()。

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润湿相是()。

自吸吸入法测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岩石润湿性为亲水。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能否被润湿,可把材料分为()两类。A、亲水性材料和憎水性材料B、连通孔材料与封闭孔材料C、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D、细微孔材料和粗大孔材料

能被水润湿的固体物质,起火时用水扑救效果不好。

填空题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大于(),则该岩样的润湿相是水相。

填空题判断岩石润湿性时,若润湿接触角θ90°,则岩石油湿(),若θ=90°则岩石中性润湿,若θ90°,则岩石水湿()。

填空题在水油固体系中,若润湿接触角大于90°则润湿相是()。

填空题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润湿相是()。

单选题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湿润该材料为()。A亲水性B憎水性C耐水性D吸湿性

填空题在自吸吸入法测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该岩样亲()。

判断题自吸吸入法测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岩石润湿性为亲水。A对B错

单选题材料与水接触时,材料能被水湿润的特定叫做材料的()。A憎水性B吸水性C亲水性D耐水性

单选题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润湿,将材料分为亲水性和憎水性两大类。常用润湿角θ表示。亲水性材料()。Aθ>60°Bθ>70°Cθ>80°Dθ<90°

判断题能被水润湿的固体物质,起火时用水扑救效果不好。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