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听觉范围内,耳内肌对大部分频率都可引起反应,但最有效频率是A.250~1000HzB.4000Hz以上C.3000~4000HzD.2000~3000HzE.1000~2000Hz
在人类听觉范围内,耳内肌对大部分频率都可引起反应,但最有效频率是
A.250~1000Hz
B.4000Hz以上
C.3000~4000Hz
D.2000~3000Hz
E.1000~2000Hz
B.4000Hz以上
C.3000~4000Hz
D.2000~3000Hz
E.1000~2000Hz
参考解析
解析:在人类听觉范围内,耳内肌对大部分频率都可引起反应,但最有效频率为2000~3000Hz。引起发射的声音强度随频率而改变。
相关考题:
电力系统中应设置限制频率降低的控制装置,以便在各种可能的扰动下失去部分电源而引起频率降低时,将频率降低限制在短时允许范围内,并使频率在允许时间内恢复至长时间允许值。()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声音: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物质分子(比如说空气)的振动。频率在16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属于可听范围内,并且能在人的听觉处形成感官印象。人与人的听觉能力是不同的。频率低于16赫兹的振动被称为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则被称为超声。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______。A.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在声音上听到频率低于16赫兹的振动B.在次声和超声频率范围之间的震动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感官印象C.有一种振动,既不被称为次声也不被称为超声D.大部分动物都有一个比人类更加精巧的听觉功能
声音: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物质分子(比如说空气)的振动。频率在16赫兹到20 000赫兹之间的振动属于可听范围内,并且能在人的听觉处形成感官印象。人与人的听觉能力是不同的。频率低于 16赫兹的振动被称为次声,高于20 000赫兹的则被称为超声。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 )。A.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在声音上听到频率低于16赫兹的振动B.在次声和超声频率范围之间的震动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感官印象C.有一种振动,既不被称为次声也不被称为超声D.大部分动物都有一个比人类更加精巧的听觉功能
关于听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 HzB.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C.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3000 HzD.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频称为听阈
排列图又叫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特图,是用来寻找影响工程(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下列对于排列图的分析正确的有( )。A:累计频率在0-80%范围的因素,称为A类因素B:累计频率在70%一85%范围内的为B类因素C:累计频率在85%-90%范围内的为C类因素D:累计频率在90%-100%范围内的为C类因素E:累计频率在90%-100%范围内的为D类因素
人耳的听阈A.在人耳能感受的声频范围内,对于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振动强度B.引起鼓膜产生痛觉的振动频率称为最大听阈C.引起鼓膜产生痛觉的振动强度称为最大听阈D.对于一定强度的声音,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振动频率
下面关于听觉掩蔽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A.对中等强度的纯音来说,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该频率附近的纯音B.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高频的纯音对低频的纯音的掩蔽效应要弱一些C.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绝对强度的高低会影响产生听觉掩蔽的被掩蔽音和掩蔽音玄间的相对强度差异D.较听觉敏感的频率范围,在听觉不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听觉掩蔽的被隐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强度差异要大一些
在人类听觉范围内,最能有效引出耳内肌反应的频率为:( )A.2 000~3 000 HzB.3 000~4 000 HzC.4 000 Hz以上D.1 000 Hz以下E.4 000 Hz以上
关于听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对声音频率的可听范围在16~2000HzB、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6000HzC、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D、表示声音强度的常用单位是BE、能够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音频率最小振动的强度称为听阈
单选题关于听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对声音频率的可听范围在16~2000HzB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6000HzC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D表示声音强度的常用单位是BE能够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音频率最小振动的强度称为听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