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A、搅拌桩复合地基B、强夯置换法C、管桩复合地基D、砂石桩法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
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根据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规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
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相关考题:

某地基土层粒径小于0.05mm的颗粒含量为50%,含水量39.0%,液限叫WL=28.9%,塑限Wp=18. 9%,天然孔隙比e=1.05。试问,该地基土层采用下列哪项名称最为合适?A 粉砂B 粉土C 淤泥质粉土D 淤泥质粉质黏土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层厚度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 2.86kN/m3 (B) 4.29kN/m3(C) 7.14kN/m3 (D) 10.00kN/m3

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厚2.2m;②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③粉质黏土,厚3.0m;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A、石灰桩B、旋喷桩C、挤密碎石桩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A、 锤击管桩法B、 锚杆静压桩法C、 沉管灌注桩法D、 长螺旋CFG桩法

某高层建筑采用钻孔桩基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区,场地地面相对 标离±0.0m,主要地层为;①填土层厚4.0m;②淤泥层厚6.0m;③冲洪积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层厚10.0m;④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基坑深29.0,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4排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相关条件,下列关于基础桩施工时机的选项中哪项最适宜?(A)基坑开挖前,在现地面施工(B)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坑底施工(C)基坑开挖到-28.0m (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D)基坑开挖到-28.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某高速公路穿过海滨渔塘区,表层淤泥厚11.0m,天然含水量w=79. 6%,孔隙比e =2.21 下卧冲洪积粉质粘土和中粗砂层。由于工期紧迫,拟采用复合地基方案。以下哪些方法不适用于该场地?(A)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B)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砂石桩复合地基(D)预应力管桩加土工格栅复合地基

某公路地基填筑土厚约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约12.0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加固,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85%。该地基工后沉降主要由( )组成。A. 填土层的压缩沉降B. 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C. 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D. 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某道路路基填土厚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为12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固结,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 85%,该路基工后沉降主要由下列哪些选项组成?( )A.填土层的压缩沉降 B.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C.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 D.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l.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粧法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黏土层1.0m; ②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③黏土夹砂厚度10m,再以下为砂层。②层土大然地甚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设计要求达到120kPa,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下列哪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最不合适?(A)深层搅拌法 (B)堆载预压法(C)真空预压法 (D) CFG桩复合地基法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A、深层搅拌法B、砂石桩法C、真空预压法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某基坑深10m,长方形,平面尺寸为50m×30m,距离基坑边4~6m为3层~4层的天然地基民房,场地底层从地面算起为:①填土层,厚2m;②淤泥质黏土层,厚2m;③中砂层,厚4.0m;④粉质黏土层,可塑到硬塑,承压水水头位于地面下1m,按照基坑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下哪一个支护方案是最合适的?(  )A、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B、钢板桩加锚索支护C、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D、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支护

表1-5为某建筑地基中细粒土层的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据此请对该层土进行定名和状态描述,并指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粉质黏土,流塑 B.粉质黏土,硬塑C.粉土,稍湿,中密 D.粉土,湿,密实

某建筑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3.2m,经多年开采地下水后,地下水位下降了22.6m,测得地面沉降量为550mm。该场地土层分布如下:0~7.8m为粉质黏土层,7.8~18.9m为粉土层,18.9~39.6m为粉砂层,以下为基岩。试计算粉砂层的变形模量平均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注:已知γw=10.0kN/m3,粉质黏土和粉土层的沉降量合计为220.8mm,沉降引起的地层厚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A. 8.7MPaB. 10.0MPaC. 13.5MPaD. 53.1MPa

某建筑场地,受压土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其厚度为10m,其底部为不透水层。场地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竖井采用塑料排水带并打穿淤泥质黏土层,预压荷载总压力为70kPa,场地条件及地基处理示意如图5-15所示,加荷过程如图5-15所示。试问,加荷开始后100d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Fn=2.25;β=0.0244(1/d)。(  )A.0.85B.0.87C.0.89D.0.92

某建筑场地,受压土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其厚度为10m,其底部为不透水层。场地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竖井采用塑料排水带并打穿淤泥质黏土层,预压荷载总压力为70kPa,场地条件及地基处理示意如图a所示,加荷过程如图b所示。试问,加荷开始后100d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Fn=2.25;β=0.0244(1/d)。(A)0.85(B)0.87(C)0.89(D)0.92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有效()A、压密注浆法B、CFG桩法C、树根桩法D、锚杆静压桩法

某高速公路通过一滨海滩涂地区,淤泥含水量大于90%,孔隙比大于2.1,厚约16.0m。按设计路面高程需在淤泥面上回填4.0~5.0m厚的填上,()的地基处理方案是比较可行的。A、强夯块石墩置换法B、搅拌桩复合地基C、堆载预压法D、振冲砂石桩法

单选题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A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间短B塑料排水带间距偏大C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D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单选题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厚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2.86kN/m3B4.29kN/m3C7.14kN/m3D10.00kN/m3

单选题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黏土层1.0m;②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③黏土夹砂层,厚度10m,再以下为砂层。②层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设计要求达到120kPa。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下列哪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最不合适?(  )[2012年真题]A深层搅拌法B堆载预压法C真空预压法DCFG桩复合地基法

多选题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2013年真题]A深层搅拌法B砂石桩法C真空预压法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单选题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很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A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问短B塑料排小带间距偏大C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D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单选题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厚2.2m;②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③粉质黏土,厚3.0m;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2014年真题]A石灰桩B旋喷桩C挤密碎石桩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多选题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2011年真题]A搅拌桩复合地基B强夯置换法C管桩复合地基D砂石桩法

单选题某高层建筑采用钻孔桩基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区,场地地面相对标高±0.0m,主要地层为:①填土层厚4.0m;②淤泥层厚6.0m;③冲洪积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层厚10.0m;④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基坑深29.0m,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4排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相关条件,下列关于基础桩施工时机的选项中哪项最适宜?(  )[2012年真题]A基坑开挖前,在现地面施工B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坑底施工C基坑开挖到-10.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D基坑开挖到-28.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