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国签订一份边界条约,三国代表经过谈判磋商后分别在约文上签字,后甲国议会对约文不予批准,乙、丙两国议会批准后,丙国分裂为丙、丁两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条约对甲乙丙三国已经生效,因为三国代表已经签字B.条约对甲、丙两国不生效,因为甲国议会没有批准,而丙国已经分裂C.条约无效,因为发生了情势变迁D.条约对乙、丙、丁三国生效

甲乙丙三国签订一份边界条约,三国代表经过谈判磋商后分别在约文上签字,后甲国议会对约文不予批准,乙、丙两国议会批准后,丙国分裂为丙、丁两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条约对甲乙丙三国已经生效,因为三国代表已经签字
B.条约对甲、丙两国不生效,因为甲国议会没有批准,而丙国已经分裂
C.条约无效,因为发生了情势变迁
D.条约对乙、丙、丁三国生效


参考解析

解析:考点:条约的生效和继承
讲解:条约的生效除外交代表签字外,还需缔约国本国立法机关批准才能对缔约国生效。甲国议会拒绝批准,所以条约对甲国不生效,但对乙国、丙国生效。
丙国分裂后涉及条约的继承,而边界节约属于非人身性条约,是应当给予继承的。所以,条约对新丙国和丁国都有效力。选D。

相关考题:

甲国公民A在乙国故意杀害丙国公民B,后逃往丁国,如果甲乙丙三国之间并无关于引渡的任何条约或协定,甲乙丙三国都向丁国要求引渡则丁国应把A引渡给哪个国家?A.甲国,是罪犯本人所属国B.乙国,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国C.丙国,是受害人所属国D.由丁国决定把罪犯引渡给上述国家之一

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A旧约尚未失效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

高某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国采取纯碎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都采取纯粹的双系血统主义。此时,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于高某此时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某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B.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C.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D.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高军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国采取纯粹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都采取纯粹的血统主义,此时,根据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于高军此时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高军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B、高军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C、高军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D、高军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甲乙丙三国签订一份边界条约,三国代表经过谈判磋商后分别在约文上签字,后甲国议会对约文不予批准,乙、丙两国议会批准后,丙国分裂为丙、丁两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条约对甲乙丙三国已经生效,因为三国代表已经签字B.条约对甲、丙两国不生效,因为甲国议会没有批准。而丙国已经分裂C.条约无效,因为发生了情势变迁D.条约对乙、丙、丁三国生效

甲乙丙三国相邻,后甲乙两国合并为丁国。如果有关各方之间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是丁国应当继承的?( ) A.甲丙两国之间关于界湖划界和使用的双边条约 B.乙国中央政府为了某一港口建设而向丙国借的债务 C.乙丙两国之间的道路交通使用条约 D.甲丙两国缔结的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甲、乙、丙三国都是某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保留时(假设该条约未对保留作出规定),下列哪些判断不正确?( )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的规定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C.乙、丙之间应适用原来的条约的规定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则乙、丙之间该条约整体不适用

甲、乙、丙三国为邻国,于2005年5月缔结筑路条约,规定甲国提供资金500万美元,乙国提供人员、技术并施工,在丙国境内分两期修建连接丙国与甲、乙两国的公路。条约规定,该公路归丙国所有,甲、乙、丙三国共同使用并分享50年收益。2006年7月一期工程完成。同年9月,因百年不遇的洪水和泥石流,竣工地段的地貌完全改变,二期工程已无法按约定继续进行。对这种情况,筑路条约中没有相关约定。甲、乙、丙三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上述情况表明该筑路条约存在缔约错误,因而该条约自始无效B.甲、乙、丙三国仍然有继续履行条约的义务C.丙国须对甲、乙两国此前投入的资金予以补偿D.若该条约终止执行,已经竣工公路的所有权将处于不确定状态

约翰出生在乙国,其父亲是甲国人,母亲是丙国人,甲、丙两国采取出生地主义,乙国采取血统主义。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对于约翰的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A.约翰可能同时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B.约翰仅可能同时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C.约翰仅可能同时拥有乙、丙两国的国籍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甲、乙两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的缔约国,丙国是即将加入该条约的国家,但其意欲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甲乙丙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甲乙两国必须接受丙国提出的保留 B.若甲国不接受丙国的保留,则丙国的保留不生效C.该条约生效后,丙国仍可以提出保留 D.若甲国不接受丙国的保留,该条约对甲丙两国不产生效力

★ 甲乙两国是邻国。乙国近年来不断生产和进口进攻性武器,以增强其武装力量。甲国认为乙国行为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同另一邻国丙国协商,通过其领土向乙国境内发射导弹,丙国同意。甲国于是在丙国境内向甲国发射导弹,将乙国一处正在修建的导弹发射装置摧毁。对于此行为,根据1974年《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哪些项?()A.甲乙丙三国的行为均构成侵略B.甲国的行为不构成国际法上的自卫C.只有甲丙两国行为涉嫌构成侵略D.乙丙两国行为合法

高某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国采取纯碎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都采取纯粹的双系血统主义。此时,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于高某此时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某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B、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C、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D、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甲、乙、丙三国是传统的贸易伙伴国,其中甲国为发达国家,而乙、丙两国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服装是乙、丙两国对甲国出口的大宗商品。假定目前乙国由于金融危机等影响,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降低,而丙国货币对甲国升值,其他条件均不变,则三国服装贸易情况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化()A、甲国减少进口乙、丙两国的服装B、甲国减少进口乙国服装,增加进口丙国服装C、甲国减少进口丙国服装,增加进口乙国服装D、乙国服装企业大量向丙国转移

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C、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乙丙两国依原来条约的规定适用

甲乙丙三国为某投资公约的缔约国,甲国在参加该公约时提出了保留,乙国接受该保留,丙国反对该保留,后乙丙丁三国又签订了涉及同样事宜的新投资公约。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因乙丙丁三国签订了新公约,导致甲乙丙三国原公约失效B、乙丙两国之间应适用新公约C、甲乙两国之间应适用保留修改后的原公约D、尽管丙国反对甲国在原公约中的保留,甲丙两国之间并不因此而不发生条约关系

甲乙两国是邻国。乙国近年来不断生产和进口进攻性武器,以增强其武装力量。甲国认为乙国行为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同另一邻国丙国协商,通过其领土向乙国境内发射导弹,丙国同意。甲国于是在丙国境内时甲国发射导弹,将乙国一处正在修建的导弹发射装置摧毁。对于此行为,根据1974年《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哪项?( )A、甲乙丙三国的行为均构成侵略B、甲国的行为构成国际法上的自卫C、只有甲丙两国行为涉嫌构成侵略D、乙丙两国行为合法

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C、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则乙丙之间该条约整体不再适用

甲乙两国订有某项双边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为作准文本。在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两个文本的某些词汇存在歧义,若以乙国文字文本解释对甲国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国受各自语言文本的约束B、甲国不得从乙国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获取利益C、按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分歧时,应提交双方公认的仲裁机关仲裁D、按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分歧时,应采用在考虑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调和甲乙两国文字约文的意义

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A、旧约尚未失效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E、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F、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G、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H、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甲乙两国是邻国。乙国近年来不断生产和进口进攻性武器,以增强其武装力量。甲国认为乙国行为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同另一邻国丙国协商,通过其领土向乙国境内发射导弹,丙国同意。甲国于是在丙国境内向乙国发射导弹,将乙国一处正在修建的导弹发射装置摧毁。对于此行为,根据1974年《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哪些项?()A、甲乙丙三国的行为均构成侵略B、甲国的行为不构成国际法上的自卫C、只有甲丙两国行为涉嫌构成侵略D、乙丙两国行为合法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两国缔结某双边条约时,约定以甲乙丙三国文字书写文本,其中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为标准文本,丙国文字的文本为参考文本。当三国文字的文本均发生歧义时,下列关于该条约文本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甲乙两国应当各自受其文字文本的约束B、甲国应当受乙国文字文本的约束,乙国亦应当受甲国文字文本的约束C、甲乙两国应当受丙国文字文本的约束D、该条约无效

下列说法符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的是:( )A、甲乙两国共同制订某双边条约,在谈判过程中,甲国对乙国全权谈判代表詹姆进行贿赂。因为詹姆是乙国全权代表,所以乙国不得主张其所签订的条约无效B、订立某一多边条约过程中,甲国对某一条款提出保留;乙国反对甲国的保留,但是不反对条约对甲国生效;丙国未提出保留。那么甲国提出的保留条款不适用于甲乙两国之间,乙丙两国之间则适用条约的全部规定C、甲乙两国缔结了一个服装双边贸易协定,在没有征得丙国同意的情况下,为丙国创设了优先购买权,由于丙国对于此项权利并没有书面表示同意,丙国不可以在甲、乙两国的关于服装的贸易中主张优先购买权D、某多边条约尚未生效,但是由于已经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因此可以在联合国机关被援引

单选题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C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则乙丙之间该条约整体不再适用

多选题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C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乙丙两国依原来条约的规定适用

单选题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两国缔结某双边条约时,约定以甲乙丙三国文字书写文本,其中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为标准文本,丙国文字的文本为参考文本。当三国文字的文本均发生歧义时,下列关于该条约文本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甲乙两国应当各自受其文字文本的约束B甲国应当受乙国文字文本的约束,乙国亦应当受甲国文字文本的约束C甲乙两国应当受丙国文字文本的约束D该条约无效

多选题甲乙两国订有某项双边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为作准文本。在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两个文本的某些词汇存在歧义,若以乙国文字文本解释对甲国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国受各自语言文本的约束B甲国不得从乙国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获取利益C按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分歧时,应提交双方公认的仲裁机关仲裁D按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分歧时,应采用在考虑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调和甲乙两国文字约文的意义

多选题甲乙丙三国为某投资公约的缔约国,甲国在参加该公约时提出了保留,乙国接受该保留,丙国反对该保留,后乙丙丁三国又签订了涉及同样事宜的新投资公约。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因乙丙丁三国签订了新公约,导致甲乙丙三国原公约失效B乙丙两国之间应适用新公约C甲乙两国之间应适用保留修改后的原公约D尽管丙国反对甲国在原公约中的保留,甲丙两国之间并不因此而不发生条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