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

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
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
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
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
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参考解析

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测定吸收度准确性。

相关考题: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测定中,溶液的吸收度应控制在()。 A、0.00~2.00范围B、0.3~1.0范围C、0.1~1.0范围D、0.3~0.7范围

《中国药典》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和检定内容有( )。A 波长校正B 溶剂校正C 杂散光检查D 吸光度精密度检定E 吸光度准确度检定

紫外分光光度计常不需检定的项目是A.应予测定前对波长进行校正B.校正波长C.检定吸收度D.检查杂散光E.测定的精密度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A.标准石英旋光管校正B.标准缓冲液校正C.波长、吸光度准确性的校正D.波数准确度、分辨率的校正E.内标法校正

《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第二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吸收度校正式( )。

紫外分光光度计应经常鉴定的项目是A.测定的精密度B.波长的准确度C.吸收度准确性D.pH对测定的影响E.杂散光

紫外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检查( )。A.波长精度B.吸收度准确性C.狭缝宽度D.溶剂吸收E.杂散光

紫外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校正和检定A.波长精度B.吸收度准确性C.狭缝宽度D.溶剂吸收E.杂散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校正A.B.C.D.E.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工牛黄最大吸收波长是A.534nmB.253nmC.453nmD.435nmE.353nm

《中国药典》采用()测定甲地高辛含量。A滴定分析法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C内标法D加校正因子的内标法E外标法

《中国药典》采用()测定炔诺酮含量。A滴定分析法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C内标法D加校正因子的内标法E外标法

《中国药典》对吸收系数的测定的规定不包括()。A、仪器校正B、溶剂检查C、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D、测定要求及结果处理E、重现性检查

测定饲料中的镉,用()在228.8nm波长测定吸收度,并与标准曲线比较求得镉的含量。A、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B、红外吸收分光光度计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D、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检查()A、波长准确度B、吸收度准确性C、狭缝宽度D、溶剂吸收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校正,吸收度准确性用()A、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B、1%的碘化钠溶液检定C、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D、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检定E、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紫外分光光度计,需定期检定的项目包括()。A、重复性B、吸收度准确性C、杂散光D、波长精度E、耐用性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测定中,溶液的吸收度应控制在()A、0.00~2.00范围B、0.3~1.0范围C、0.2~0.8范围D、0.1~1.0范围E、0.3~0.7范围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溶液的吸收度应控制在()A、0.3~0.8B、0.2~0.8C、0.3~0.9D、0.3~0.7E、0.2~0.9

紫外分光光度计常不需检定的项目是()A、应予测定前对波长进行校正B、校正波长C、检定吸收度D、检查杂散光E、测定的精密度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校正的意义和方法。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准确性的因素()。A、单色光不纯B、杂散光过多C、吸收池不配套D、狭缝过大E、灵敏度

药典规定:紫外分光光度计吸收度准确度检定,用()所配的溶液校验仪器。A、旋光标准石英管B、熔点标准品C、标准折光率玻璃D、基准重铬酸钾

多选题《中国药典》对吸收系数的测定的规定不包括()。A仪器校正B溶剂检查C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D测定要求及结果处理E重现性检查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单选题紫外分光光度计常不需检定的项目是()A应予测定前对波长进行校正B校正波长C检定吸收度D检查杂散光E测定的精密度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橡胶膏剂()A需检查融变时限B需进行赋形性试验检查C需进行软化点测定D需进行耐热性试验检查E需检查溶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