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bp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为S秒,则传送所有数据,电路交换需时间是()。A.hD+L/B秒B.S+hD+L/P秒C.S+hD+L/B秒D.S+L/B秒

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bp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为S秒,则传送所有数据,电路交换需时间是()。

A.hD+L/B秒
B.S+hD+L/P秒
C.S+hD+L/B秒
D.S+L/B秒

参考解析

解析:电路交换首先建立连接,然后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传送所有数据所需的时间是连接建立时间,链路延迟,发送时间的和,即S+hD+L/B。

相关考题: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可按公式Q=W×F/N计算,其中Q为总线数据传输率,W为总线数据宽度,F为总线时钟频率,N为完成一次数据传送所需要的总线时钟周期个数。若总线位宽为16位,总线时钟频率为8MHz,完成一次数据传送需2个总线时钟周期,则总线数据传输率Q为() A、16Mb/sB、8Mb/sC、16MB/sD、8MB/s

在1P数据报报头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报头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 )。A.报头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位为计数单位B.报头长度字段以8位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位为计数单位C.报头长度字段以32位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位为计数单位D.报头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位为计数单位

●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 (b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连,要在其间传输长度为D (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2) 。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件是(3) 。(2)A. L/CB. D/B+L/CC. S+L/CD. S+D/B+L/C(3)A. SL/CB. SD*H/(B*(P-H))C. D/BP/HD. L/CP/B

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按公式Q=W×F/N计算,其中Q为总线数据传输率,W为总线数据宽度(总线位宽/8),F为总线工作频率,N为完成一次数据传送所需的总线时钟周期个数。若总线位宽为16位,总线工作频率为8MHz,完成一次数据传送需2个总线时钟周期,则总线数据传输速率Q为A.16Mb/sB.8Mb/sC.16MB/sD.8MB/s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间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d参考图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假定在串行通信时设定的数据传输率为1200bit/s,8位数据位,无校验,一个停止位,则传送完4KB的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当系统间需要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时,常采用的交换方式为(1)。在屯路交换网中,利用电路交换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在发送和接收时采用(2);在分组交换网中,信息在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的过程中,中间节点要对分组(3)。分组交换过程中,在数据传送以前,源站和目的站之间要事先建立一条路径,这种分组交换即(4)。ATM采用的交换技术是(5)。A.虚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电路交换D.数据报

在数据的两种交换方式中,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相比,最大的优点是(238),最大的缺点是(239)。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位/秒,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秒,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240)秒,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241)秒,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242)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11),最大的缺点是(12)。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键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 bit/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 bit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需时间为(13)s,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4)s,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5)s。([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34),最大的缺点是(35)。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数据传输率为Bb/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时,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36),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7),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8)。(时间单位为s(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19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相连,要在其问传输长度为D(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 (2)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充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3) 。(2)A.L/CB.D/B+L/CC.S+L/CD.S+D/B+L/C

设串行异步传送的数据格式是7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1个校验位,波特率为2400,则每秒钟传送的最大字符数为()注:(7+1+1+1)位/字符*X=2400位/秒=2400波特X=240字符/秒A.100个B.120个C.10个D.240个

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 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和 2位终止位,若数据速率为1kb/s ,则传送大小为2000字节的文件花费的总时间为( ) A.8B.11C.22D.36

在IP数据报的报头中有两个表示长度的域,其中()A、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B、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C、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D、报头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

在串行通信中,设异步传送的波特率为4800,每个数据占10位,问传送输2KB的数据需要多少时间?

CPU与I/O接口电路数据交换方式为()A、并行B、串行C、并行或串行D、位传送

设串行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是:1位停止位,7位数据位,1位校验位,l位起始位,若传输率为1200位/秒,则每秒传输的最大字符个数为()A、10个B、110个C、120个D、240个

设数据传送的速率是120字符/S,而每一个字包含10个数据位,则传送的波特率为多少?每一位传送时间是多少?

设串行异步通信时,数据传送的速率是400字符/秒,每个字符为12位二进制数据,则传送的波特率是()A、12000B、2400C、4800D、9600

CPU与I/O接口电路交换数据的方式为()。A、并行B、串行C、并行或串行D、位传送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中,()。A、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B、报文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C、分组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D、同样快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对比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单选题CPU与I/O接口电路数据交换方式为()A并行B串行C并行或串行D位传送

单选题在IP数据报的报头中有两个表示长度的域,其中()A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B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C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D报头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

单选题设串行异步通信时,数据传送的速率是400字符/秒,每个字符为12位二进制数据,则传送的波特率是()A12000B2400C4800D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