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国际竞争形势、资源生态状况、宏观经济背景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高企、农产品进口冲击较大、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冲关过坎、克难前行,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动力接续,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 解读 [重要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这些年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发展。 [面临挑战] 一是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亿吨,但全年粮食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亿吨左右。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倒挂,这与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有关。我国农产品成本高,根子在于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提高,人工和土地成本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与传统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现象不同,农业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透支。现在我国达到的农业产能中,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等生产行为增加了当前产量,但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后果在逐步显现,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供需会自发对接,形成相对稳定的匹配关系。受农业生产特征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粮食产量缺口需靠进口弥补,另一方面,粮食浪费惊人。供需失衡的背后是资源错配,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增收支撑能力下降。农民收入的四大来源增长乏力:受农民工人数和工资水平增速下降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等的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快速增长;受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农民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增速也会放缓;受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需要时间的影响,财产性收入目前很难成为大多数农村地区增收的推动力量。这四大增收动力的衰减,苗头已经出现,今后一个时期甚至可能加剧。 [参考对策]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农业供给侧改革

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国际竞争形势、资源生态状况、宏观经济背景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高企、农产品进口冲击较大、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冲关过坎、克难前行,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动力接续,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
解读
[重要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这些年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发展。
[面临挑战]
一是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亿吨,但全年粮食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亿吨左右。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倒挂,这与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有关。我国农产品成本高,根子在于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提高,人工和土地成本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与传统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现象不同,农业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透支。现在我国达到的农业产能中,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等生产行为增加了当前产量,但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后果在逐步显现,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供需会自发对接,形成相对稳定的匹配关系。受农业生产特征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粮食产量缺口需靠进口弥补,另一方面,粮食浪费惊人。供需失衡的背后是资源错配,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增收支撑能力下降。农民收入的四大来源增长乏力:受农民工人数和工资水平增速下降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等的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快速增长;受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农民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增速也会放缓;受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需要时间的影响,财产性收入目前很难成为大多数农村地区增收的推动力量。这四大增收动力的衰减,苗头已经出现,今后一个时期甚至可能加剧。
[参考对策]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根据2017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B.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C.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D.以财政支持为基本保障

根据杨伟民老师所讲,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要怎么做?() A、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C、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D、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要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A、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C、提升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D、补齐农业短板

必须顺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实行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四推进一稳定”中的一稳定是指稳定粮食生产。

简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长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A.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B.提高农业供给质量C.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D.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 )。A.产业体系B.生产体系C.经营体系D.流通体系E.销售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守住的底线是( )。A.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B.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C.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D.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供给侧+改革+开放’。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性改革,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高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性改革,要大力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A、绿色农业B、智慧农业C、高新农业D、订单农业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多产粮。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攻方向,以()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A、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B、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C、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D、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气力推进()、补短板,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金融工作,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A、去产能B、去库存C、去杠杆D、降成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土地制度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小农户的()有可能是政策重点关注方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指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多选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气力推进()、补短板,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金融工作,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A去产能B去库存C去杠杆D降成本

判断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A对B错

填空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指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多选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性改革,要大力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A绿色农业B智慧农业C高新农业D订单农业

填空题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是()。

判断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性改革,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高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A对B错

多选题继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 )方面着手。A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B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着力振兴实体经济D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E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填空题土地制度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小农户的()有可能是政策重点关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