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参考解析

解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的孙子子思对儒学有共同的见解,在儒学分化中形成“思孟学派”,成为儒学派别中最有影响的学派,被后来封建统治者看作儒学正统,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教育思想:(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孟子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①“性善论”的内容与价值:孟子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善端”,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且提出人人皆可为尧舜,体现了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人们的道德境界、智能程度不同,受后天个人主观努力程度不同的影响。孟子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②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扩充善性: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相反,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受到破坏,就会成为小人、恶人。因此,“善”的社会习得依靠教育,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心养性”,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二是“求放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③教育对社会的作用——经过教育来扩充人性进而达到国泰民安。(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又说明教育就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人伦”的内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又极为重视“孝”与“悌”,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明人伦”的价值:五伦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关系,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为人们普遍接受,孟子想把国家统一政治的实现,建立在以“孝”为纽带的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上。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3)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①孟子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他们立足于仁义礼智,只向真理和正义低头。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这是一股凛然正气,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自觉,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②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4)“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他认为想达到深造自得的基本要求要有正确的办法,深入学习和钻研,尤其主张独立思考和独自见解,不轻信,不盲从,要求读书不拘于文字表层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总之,学习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思维,孟子强调理性思维。

相关考题:

孟子所提倡的有关教育作用的思想表现在哪方面?

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

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D、技能教育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简述孟子及其思想。

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思想D、民本思想

简述孟子的“仁政”法律思想。

简述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是什么?

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财富观。

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价格与质量。

简述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与《论语》在体制上的异同。

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简述孟子的思想主张。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音乐思想。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与《论语》在体制上的异同。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重民思想。

问答题简述孟子经济思想分工与劳动。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财富观。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井田思想。

问答题简述孟子及其思想。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是什么?

单选题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D技能教育

问答题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价格与质量。

判断题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A对B错

问答题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