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觉的行波理论的正确描述有(  )A.该理论是由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提出来的B.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C.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D.随着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关于听觉的行波理论的正确描述有(  )

A.该理论是由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提出来的
B.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C.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D.随着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参考解析

解析:行波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提出的。他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椎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印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

相关考题:

下面关于EPON C200 PON口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个PON端口支持32或64个分支B.最大传输距离20kmC.下行波长1490nm,上行波长1310nmD.视频CATV波长1550nm

关于行波学说,不正确的叙述是A. 不同频率的声波均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B. 低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幅靠近基底膜顶部C. 高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动幅靠近基底膜底部D. 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E. 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顶部附近的基底膜上

听觉的基本理论中位置理论包括( )A.频率理论B.共鸣理论C.行波理论D.神经齐射理论

强调声音频率的分析取决于基底膜行波的最大振幅所在部位的理论是( )A.频率理论B.行波理论C.神经齐射理论D.共鸣理论

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原有的频率相适应。这是哪种听觉理论的观点?( )A.频率理论B.行波理论C.共鸣理论D.神经齐射理论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A.底部B.顶部C.中部D.下部

(  )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A.听觉频率理论B.听觉共鸣理论C.听觉行波理论D.听觉神经齐射理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了(  )A.行波学说B.共振假说C.齐射原理D.位置理论

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顶。

下面关于EPON C200 PON口的描述正确的是()。A、单个PON端口支持32或64个分支B、最大传输距离20kmC、下行波长1490nm,上行波长1310nmD、视频CATV波长1550nm

听觉的行波理论?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A、行波学说B、共振假说C、齐放原理D、位置理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A、行波理论B、共振假说C、齐放原理D、位置理论

听觉理论中,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的部位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不同,因而在不同的频率声波中,耳蜗基底膜上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所表述的是以下哪一理论()A、共振理论B、位置理论C、频率理论D、行波理论

听觉理论有().A、空间频率理论B、位置理论C、行波学说D、共振假说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顶部。

听觉的行波理论是什么?

简述声波传入内耳乃至产生听觉的全过程(含频率分析的行波理论和听觉传导通路)。

单选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A行波学说B共振假说C齐放原理D位置理论

问答题简述声波传入内耳乃至产生听觉的全过程(含频率分析的行波理论和听觉传导通路)。

单选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A行波理论B共振假说C齐放原理D位置理论

问答题听觉的行波理论是什么?

问答题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问答题听觉的行波理论?

多选题听觉理论有().A空间频率理论B位置理论C行波学说D共振假说

单选题听觉理论中,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的部位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不同,因而在不同的频率声波中,耳蜗基底膜上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所表述的是以下哪一理论()A共振理论B位置理论C频率理论D行波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