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梁上抗震墙体不宜开洞,避免不了时宜在( )。A.抗震墙体一端开洞B.抗震墙体两端对称开洞C.抗震墙体中间1/3处开洞D.抗震墙体边1/5处开洞

框支梁上抗震墙体不宜开洞,避免不了时宜在( )。

A.抗震墙体一端开洞
B.抗震墙体两端对称开洞
C.抗震墙体中间1/3处开洞
D.抗震墙体边1/5处开洞

参考解析

解析:框支梁上抗震墙体最好不开洞,若必须开洞,则洞口最好设在框支梁跨中部上方的墙体上。边缘必须开洞时,按规范与边柱留一段距离。框支梁中柱上方的抗震墙体不允许开洞。根据题意,选C。

相关考题:

对于过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承受过梁上全部墙体的均布重量B. 不考虑过梁上墙体的重量C. 过梁的工作性能与一般的简支梁相同D. 当过梁上砌体高度小于一定的限值时, 应考虑过梁上全部墙体重量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Ⅱ类建筑场地,转换层设置在2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假定,第3层某框支梁上剪力墙墙肢W2的厚度为200mm,该框支梁净跨ln=6000mm。框支梁与墙体W2交接面上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σxmax=1.38MPa。试问,W2墙肢在框支梁上0.2ln=1200mm高度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双排,采用HRB400级钢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方能满足规程对水平分布筋的配筋要求(  )A.Φ8@200B.Φ8@150C.Φ10@200D.Φ10@150

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落地抗震墙与相邻框支柱的距离,1-2层框支层时的规定为( )。A.因框支层较低,距离不受限B.当抗震墙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C.当框支柱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D.不宜大于某一规定值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的条件之一为( )。A.抗震墙开洞面积不宜过小,洞口宜上下对齐B.纵向抗震墙宜设置在端开间C.纵横向抗震墙宜单独布置D.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纵横向抗震墙宜相连

对于地震区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框支梁上的一层墙体内不宜设置边门洞B.框支梁上的一层墙体内,在对应中柱上方可设门洞C.落地剪力墙和简体的洞口宜设置在墙体中部D.框支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6

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当过梁上砖砌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时,过梁上的墙体荷载的选取方法为( )。A.不考虑墙体荷载B.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C.按过梁上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D.按过梁上墙体的全部高度的均布自重采用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下列说法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是( )。A.钢筋混凝土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某抗震设防烈度7度(0.1g)总层数为6层的房屋,采用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某一榀框支墙梁剖面简图如题35图所示,墙体采用240mm厚烧结普通砖、混合砂浆砌筑,托梁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试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该榀框支墙梁二层过渡层墙体内,设置的构造柱最少数量(个),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9B.7C.5D.3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在柱顶范围竖向钢筋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柱顶范围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32N/mm2。框支柱纵筋配置40Φ28,沿四周均布。如题图所示,试问,框支梁方向框支柱顶范围墙体的纵向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下列哪一项要求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置构造柱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均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框支柱边1200mm范围内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25N/mm2,框支梁与墙体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为2.5N/mm2。试问,该层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及竖向分布筋,宜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用数洞法调查灭鼠效果时,供试验的盗开洞宜在()个以上。

高层抗震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A、1/8;B、1/10;C、1/12;D、1/14。

砖砌体结构中,下列关于过梁上的墙体荷载描述正确的是()。A、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In/3时,按实际墙体的均部荷载。B、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In/2时,按实际墙体的均部荷载。C、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In/3时,按墙体高度ln/3计算均部荷载。D、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In/2时,按墙体高度lnIn/2计算均部荷载。

对砖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Ln/3时(Ln为过梁的净跨),过梁上的墙体荷载应按墙体高度hW计算。

原位轴压法测试时,所选测试部位应有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B、不宜在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C、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5mD、宜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E、宜在靠近门窗洞口边缘

对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w≥Ln/3时(Ln为过梁的净跨),过梁上的墙体荷载不应按墙体高度hW计算。

多选题原位轴压法测试时,所选测试部位应有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B不宜在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C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5mD宜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E宜在靠近门窗洞口边缘

单选题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中哪些要求?Ⅰ.设防烈度为8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70Ⅱ.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60Ⅲ.框支梁、框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Ⅳ.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AⅠ、Ⅲ、ⅣBⅠ、Ⅱ、ⅣCⅠ、Ⅱ、ⅢDⅡ、Ⅲ、Ⅳ

单选题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哪一项要求是错误的?(  )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名词解释题框支剪力墙体系

单选题高层抗震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A1/8;B1/10;C1/12;D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