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设立阻止人员进人的护栏或警示牌。护栏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A.1.5mB.2.7mC.3.0mD.4.5m

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设立阻止人员进人的护栏或警示牌。护栏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A.1.5m
B.2.7m
C.3.0m
D.4.5m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设立阻止人员进人的护栏或警示牌。护栏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m。

相关考题:

在轿顶边缘与井道壁水平距离超过( )m时,应在轿顶设护栏,护栏的安设应不影响 人员安全和方便通过入口进人轿顶。

下列接地线的施工,错误的是()。A.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B.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C.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腐且无遗漏D.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不得就近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防雷接地装置安装时,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 范围内,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方法有( )。A.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m的5cm后沥青层或护cm的砾石层;B.设置防止人员进入的护栏C.将接地体敷设成水平网格D.引下线接近地面部分设置护套

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用于对建筑物进行雷电防护的整套装置称为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用于减小雷电流在所需防护空间内产邕的电磁效应的防雷装置,由( )组成。A.屏蔽导体B.等电位连接体C.电涌保护器D.接闪器E.引下线

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 )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A.钢筋气压对焊B.焊接连接C.套筒挤压连接接头D.绑扎法

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如果框架柱内纵向钢筋兼做防雷的引下线,其连接接头可以采用钢筋气压连接法。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A、6mmB、8mmC、10mmD、12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mm2。A10;80B12;80C15;80D20;80

三类防雷建筑物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柜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不应大于25m。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应小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mm2。A、50B、60C、70D、80

引下线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或()布置。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m,且高度不超过()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同时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下列对“轿顶护栏”的表述,不符合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的为:()。A、护栏应由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B、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m时,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70mC、当自由距离大于0.85m时,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D、护栏应装设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0m之内

防雷建筑物引下线最少不应少于几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各是多少米?引下线直径不应小于多少毫米?各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多少欧姆?

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设立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

在建筑物外设置引下线时,引下线应平直敷设,引一下线与各类平直敷设的信号线间隔不应小于()米。A、1.5B、1.6C、1.8D、1.9

问答题防雷建筑物引下线最少不应少于几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各是多少米?引下线直径不应小于多少毫米?各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多少欧姆?

问答题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方法有哪些?

单选题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测量引下线两端和引下线连接处的电气连接状况,期间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A0.1Ω;B0.2Ω;C0.3Ω;D0.4Ω。

填空题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同时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单选题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A1mB2mC3mD4m

问答题根据《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采用哪些方法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

单选题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表面明敷,并应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时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A8B10C12D14

填空题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要求,引下线检查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记录。检查明敷引下线平直,无急弯。

填空题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要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

问答题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中,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什么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