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施工单位总承包了某煤矿立井井筒工程施工,该井筒设计净直径7.2m,深度710m。施工方案为上部表土层260m采用冻结法施工,320~460m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冻结法施工由A施工单位分包给了B施工单位。并与B施工单位签订了分包合同;地面预注浆工程由业主指定分包给C施工单位,由业主直接与C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A施工工期为360天,包括施工准备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B施工单位在7月1日由于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材料进场困难,工期延误5天。2016年7月20日又在钻孔施工时发现古墓穴,文物考古单位对墓穴进行抢救发掘,影响工期35天,施工单位在9月10日通过总包单位向业主提出了索赔工期40天、人员及设备窝工损失费80万元的索赔意向,并在15天后递交了正式的索赔报告。事件二:A施工单位在施工到360m时,井筒涌水量逐步增大,达到60 m3/h,经建设单位同意后采取了工作面预注浆措施顺利通过含水层,但是造成了工期延误20天,增加施工成本18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事件三:井筒在施工到650m时,建设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将井筒深度延深了100m。业主提出按原工程延米单价进行支付。问题:1.针对事件一,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2.针对事件二,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3.在事件三中,建设单位提出的费用变更是否合理,为什么

A施工单位总承包了某煤矿立井井筒工程施工,该井筒设计净直径7.2m,深度710m。施工方案为上部表土层260m采用冻结法施工,320~460m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冻结法施工由A施工单位分包给了B施工单位。并与B施工单位签订了分包合同;
地面预注浆工程由业主指定分包给C施工单位,由业主直接与C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A施工工期为360天,包括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B施工单位在7月1日由于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材料进场困难,工期延误5天。2016年7月20日又在钻孔施工时发现古墓穴,文物考古单位对墓穴进行抢救发掘,影响工期35天,施工单位在9月10日通过总包单位向业主提出了索赔工期40天、人员及设备窝工损失费80万元的索赔意向,并在15天后递交了正式的索赔报告。
事件二:A施工单位在施工到360m时,井筒涌水量逐步增大,达到60 m3/h,经建设单位同意后采取了工作面预注浆措施顺利通过含水层,但是造成了工期延误20天,增加施工成本18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
事件三:井筒在施工到650m时,建设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将井筒深度延深了100m。业主提出按原工程延米单价进行支付。
问题:
1.针对事件一,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
2.针对事件二,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
3.在事件三中,建设单位提出的费用变更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解析

解析:问题1
事件一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意墓穴考古造成的工期损失和经济损失,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可以不予承担;建设单位应当同意工期损失35天和70万元的费用索赔。
因为特大暴雨引起的泥石流造成的工期延误,虽然是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理应属于建设单位承担的范围,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在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提出索赔意向,因此建设单位可以不予承担。
因古墓发现,引起的工期和费用损失属于国家政策性不可抗力影响,且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出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因此建设单位应予支持。
此题考察考生对不可抗力的鉴别和索赔成立条件的掌握。索赔的成立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与合同对照,事件已造成了承包人工程项目成本的额外支出,或直接工期损失;
(2)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损失的原因,按合同约定不属于承包人的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
(3)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事件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报告。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特大暴雨、泥石流、古墓发现都造成了工期和成本的增加,且都不是承包人的责任或风险,前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但是对于特大暴雨引起的泥石流给施工单位造成的损失,没有在规定的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提出索赔意向,因此没有满足第三条;而对古墓发掘造成的损失,则是在28天内提出了索赔意向,也按照规定提出了正式的索赔报告,满足了第三条的要求。
问题2
针对事件二,建设单位应当同意施工单位A的索赔,同时向地面预注浆施工单位C进行索赔。
因为该井筒施工方案为上冻下注,360m处属于地面预注浆段,地面预注浆合格标准是井筒掘进漏水量不应大于6m3/h,工作面预注浆的条件是井筒预计漏水量10m3/h以上,在地面预注浆段360m处实际掘进漏水量达到50m3/h,应当进行工作面预注浆施工,且属于施工单位C的责任。虽然施工单位A是总承包单位,但是施工单位C属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且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合同,施工单位A与C没有合同关系,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同意施工单位A的索赔,并向施工单位C进行索赔。
本题考查考生对合同关系的理解、地面预注浆工程的验收质量标准以及索赔成立的条件等综合应用。
由于是在地面预注浆井筒段,地面预注浆的质量标准是掘进漏水量不超过6m3/h,实际是达到了60 m3/h,给立井井筒掘砌施工单位造成了成本和工期的增加,且原因不是施工单位自身的原因,也按规定提交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因此上述的索赔三个条件都满足了。建设单位必须接受索赔。但是损失也不是业主的责任,也不属于自然灾害,而是属于地面预注浆施工单位没有达到质量标准造成的,而地面预注浆施工单位是和建设单位直接签订的合同,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向地面预注浆施工单位进行索赔,由地面预注浆施工单位承担责任。
问题3
施工单位应不同意建设单位提出的支付条件。因为井筒延深100m后一些措施工程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求.需要进行更新,比如铜丝绳长度不够,稳车或者提升机的提升悬吊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水泵的排水能力也不够等。而且井筒延深之后排水、提升等费用也相应增加,辅助时间增加,工期和造价都应该相应增加。
此题考查考生对现场施工工艺的掌握和应用。井筒延深之后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工程量增加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设备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必须进行更换,而且施工深度增加后,各方面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必须根据现场情况,据实进行费用成本变更。

相关考题:

某矿建施工单位承担了一主井井筒的施工任务,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资料,表土段无流沙,厚度不到40m,基岩部分最大涌水量25m3/h左右,最大含水层位于地表以下300m,施工单位中标后据此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表土段,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基岩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吊泵进行排水。在井筒表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有4.0m厚的流沙层,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无法通过,最后只得采用化学注浆的方法通过,造成工程延误40天,费用增加150万元。井筒基岩施工中,井筒实际涌水大于50m3/h,最后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堵水,造成工程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200万元。井筒施工结束进行验收时,发现井筒总的涌水量为15m3/h,不符合规范要求,业主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为此增加费用130万元,工期延长1个月。问题:1.施工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工程的变更 2.针对本井筒的施工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索赔 3.本工程施工单位索赔的费用和工期分别是多少 4.分析井筒施工结束涌水量超过规范标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规范要求是什么

某立井井筒净直径为6. 5m,深度为750m,其中表土段深度为150m,则该井筒 表土段应当采用()施工,才能确保井筒的施工安全,并获得可靠的进度指标。A.井圈背板普通法B.吊挂井壁法C.板桩法D.冻结法

某矿井井筒设计深度850m,井筒净直径6.5m,地质资料显示井筒基岩段最大涌水量为20m3/h。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某矿建单位承担该井筒的施工,合同签订时与施工单位约定,由于井筒涌水量不大,采用工作量加强排水强行通过含水层地段。在井筒施工到达含水层地段时,工作面放炮后井筒实际涌水量达到30m3/h,施工单位采取加快施工速度并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和速凝剂的方法快速进行支护作业,但脱模后发现井壁质量存在缺陷,井壁漏水严重。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和工期损失,施工单位提出不同的意见。问题: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合同签订的井筒施工方案约定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2.发现工作面涌水增大,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方案是否正确 为什么 3.施工单位针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应当如何应对 说明理由。4.井筒施工遇到工作面涌水突然增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某立井井筒深度600m,其中表土层厚度85m,主要为含水砂土,涌水量达235m3/h,该井筒表土层应采用的施工方法是()。A.井圈背板施工法B.板桩施工法C.冻结施工法D.注浆施工法

为保证立井井筒施工安全可靠地通过280m厚的不稳定含水砂层,井筒的表土施工方法宜采用()。A、板桩法B、冻结法C、钻井法D、沉井法E、注浆法

背景资料:某矿建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立井井筒的施工任务,并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了工期奖惩措施,总工期每提前1个月奖励10万元,总工期每滞后1个月处罚10万元。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表土无流沙,厚度不到30m,基岩部分最大涌水量不到30m3/h。因此,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进行表土施工,基岩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采用吊泵进行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在井筒表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有3.5m厚的流沙层,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施工0.5个月后难以通过。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采用化学注浆的方法通过,造成总工期延误1个月,费用增加120万元。事件二:井筒基岩施工中,井筒实际涌水量约50m3/h,施工单位报请建设单位同意后,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堵水,造成工程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200万元。事件三:井筒施工结束进行验收时,发现井筒总的涌水量为15m3/h,验收未通过。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为此增加费用130万元,致使总工期延长2个月。然后,顺利通过验收。问题:1.在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的变更是否合理?所产生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能否索赔成功?索赔的工期是多少?2.在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索赔?3.在事件三中,工程未通过验收是否合理?为什么?壁后注浆堵水产生的费用和工期损失能否得到补偿?壁后注浆最终的经济损失是多少?

某矿建施工单位承担了一井筒的施工任务,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表土无流砂, 厚度不到30m,基岩部分最大涌水量不到30m3/h,因此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普通井圈背板 施工法进行表土施工,基岩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来源吊泵进行排水。在井筒表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有3. 5m厚的流砂层,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无 法通过,只得采用化学注浆的方法通过,造成工程延误1个月,费用增加120万元。井筒基岩施工中,井筒实际涌水大于50m3/h,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堵水,,造成 工程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200万元。井筒施工结束进行验收时,发现井筒总的涌水量为15m3/h,不符合规范要求,业主 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为此增加费用130万元,工期延长1个月。问题(1)施工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工程的变更?(2)针对本井筒的施工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索赔?(3)本工程施工单位索赔的费用和工期分别是多少?

1.背景某矿建施工单位承担了一井筒的施工任务,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表土无流砂,厚度不到30m,基岩部分最大涌水量不到30m3/h,因此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进行表土施工,基岩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采用吊泵进行排水。在井筒表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有3.5m厚的流砂层,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无法通过,只得采用化学注浆的方法通过,造成工程延误1个月,费用增加120万元。井筒基岩施工中,井筒实际涌水大于50m3/h,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堵水,造成工程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200万元。井筒施工结束进行验收时,发现井筒总的涌水量为15m3/h,不符合规范要求,业主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为此增加费用130万元,工期延长1个月。2.问题(1)施工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工程的变更?(2)针对本井筒的施工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索赔?(3)本工程施工单位索赔的费用和工期分别是多少?

背景资料:A施工单位总承包了某煤矿立井井筒工程施工,该井筒设计净直径7。2m,深度710m。施工方案为上部表土层260m采用冻结法施工,320~460m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冻结法施工由A施工单位分包给了B施工单位,并与B施工单位签订了分包合同;地面预注浆工程由业主指定分包给C施工单位,由业主直接与C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A施工工期为360天,包括施工准备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B施工单位在7月1日由于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材料进场困难,工期延误5天。2016年7月20日又在钻孔施工时发现古墓穴,文物考古单位对墓穴进行抢救发掘,影响工期35天,施工单位在9月10日通过总包单位向业主提出了索赔工期40天、人员及设备窝工损失费80万元的索赔意向,并在15天后递交了正式的索赔报告。事件二:A施工单位在施工到360m时,井筒涌水量逐步增大,达到60m3/h,经建设单位同意后采取了工作面预注浆措施顺利通过含水层,但是造成了工期延误20天,增加施工成本18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事件三:井筒在施工到650m时,建设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将井筒深度延深了100m。业主提出按原工程延米单价进行支付。问题:1.针对事件一,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2.针对事件二,建设单位该如何应对索赔,为什么3.在事件三中,建设单位提出的费用变更是否合理,为什么

某生产矿井进行矿井生产水平的延深工作,采用新建一个井筒到延深水平的方案,新 建井筒在矿井工业广场西部边界,距离原井筒120m,工程前期的施工准备及工程的施工 均由施工单位进行。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几个问题*.(1)施工单位圈定了新建井筒的工作范围,修建了围墙,搭建了临时施工设施,临时 炸药库布置在工作场地内远离井口的地方,锅炉房位于临时生活区的上风方,设备检修利 用该矿井的机修车间进行。但业主安检部门对此安排不予审批。(2)施工单位提出要进行井筒检查钻的施工,业主以该矿井已有井筒检査钻(原井筒) 资料,延深部分有矿井地质资料为由,不同意进行。实际井筒施工中发现基岩部分有一断 层,岩石破碎、涌水量很大,只能进行工作面预注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 85万元。(3)工程完工进行验收时,井筒未发现集中出水点,但总涌水量为12m3/h,业主要 求注浆处理,施工单位仅进行了基岩短注浆,工期2个月,费用35万元,最终涌水量为 3m3/h。工程结算时,施工单位以原地质资料存在问题进行索赔,施工单位不予批准。问题(1)该井筒施工准备中,施工单位存在哪些不正确的做法?(2)关于井筒检查钻的施工,业主和施工单位各应如何对待?(3)该工程施工单位和业主可进行哪些索赔?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常用的施工方法有()。A、冻结法B、钻井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目前以( ) 为主。A.冻结法B.沉井法C.钻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背景资料:某矿井井筒设计深度850m,井筒净直径6.5m,地质资料显示井筒基岩段最大涌水量为20m3/h。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某矿建单位承担该井筒的施工,合同签订时与施工单位约定,由于井筒涌水量不大,采用增加工作量,加强排水强行通过含水层地段。在井筒施工到达含水层地段时,工作面放炮后井筒实际涌水量达到30m3/h,施工单位采取加快施工速度并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和速凝剂的方法快速进行支护作业,但脱模后发现井壁质量存在缺陷,井壁漏水严重。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和工期损失,施工单位提出不同的意见。问题: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合同签订约定的井筒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2.发现工作面涌水增大,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方案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施工单位针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应当如何应对说明理由。4.并筒施工遇到工作面涌水突然增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接受邀请,按照参加投标预备会→进行现场考察→编制投标文件的程序参加了一净直径7.Om、深650m立井井筒的施工招标活动,并中标。  该工程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1)工程进行到第2个月时又新进了一批水泥,施工单位首次组织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批水泥进行进场联合验收,合格后用于工程施工。  (2)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绑扎钢筋→施工单位自检→浇注混凝土的程序组织施工。  (3)在完成500m井筒工程后,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4)该井筒工程施工完成后采用的竣工验收程序见下框图:指出事件(2)施工程序的不妥之处,并陈述理由。

【背景资料】某矿将井筒冻结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A,将井筒施工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B。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能够及时给施工单位B腾出混凝土料场,为保证工期不延误,建设单位直接按设计混凝土强度与供应商签订了商品混凝土供应合同,并通知了施工单位B。事件2:由于天降大雨,施工单位B的大型设备无法按时进场,延误了井筒的开工日期。事件3:施工单位B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至第5模时,模板变形、连接螺栓在丝扣处断开,造成事故。【问题】1.事件1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2·事件2中设备无法按期进场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如何将影响降低到最小3.该案例中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是什么4.分析事件3中的事故原因。5.冻结井筒的试挖条件是什么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井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主井井筒采用临时井架凿井,副井井筒采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基岩段预计涌水量8m3/h。主、副井井筒冻结及掘砌施工由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施工单位编制了矿井施工方案为:主、副井井筒交错开工,错开时间3个月。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该含水层涌水达到20m3/h,施工单位凭借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需增加费用15万元,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完成了含水层段的掘砌工作,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事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补偿费用15万元和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主井井筒通过含水基岩层后,按原掘进速度正常施工,副井井筒施工速度正常,为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施工单位及时调整的施工方案。【问题】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哪些优缺点?2.确定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并说明该开工顺序的优点。3.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及其井筒施工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主井井筒的施工组织方案?

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顺利通过,目前以采用(  )为主。A.冻结法B.钻井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主井井筒工程,井筒设计深度500m。合同约定分项工程量增减10%以内时,按已有类似工程综合单价调整。建设单位提供了距离该主井井筒40m的普通地质钻孔资料作为井筒检查孔资料,施工单位据此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通过监理审批后组织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在井筒施工到450m深度时发现了井筒地质资料没有揭示的断层,围岩破碎严重,施工过程中出现有局部岩帮冒落的情况,原锚杆支护井壁的设计方案达不到支护效果。施工单位口头提出要求变更支护方案。事件2:在继续掘进前,施工单位对断层进行了探水作业,发现含水层涌水量远远大于地质资料提供的井筒涌水量,造成井筒排水费用大幅度增加,井筒施工速度降低,施工单位采取了注浆和更有力的排水措施。同时,设计单位根据断层涌水的影响,决定延深井筒深度,并出具了井筒延深40m的设计变更。根据事件1和事件2,建设单位同意就井筒涌水量大及设计变更调增合同价款,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应的索赔和调增价款报告。【问题】1.事件1中,施工单位要求变更支护方案,监理单位应如何处理?针对该井筒条件和围岩破碎的情况,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加强支护的措施?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2.事件1中,施工单位可以进行工程索赔的理由是什么?如何确定相关索赔费用?3.事件2中,施工单位接到设计变更后,进行索赔的程序是什么?4.事件2中,井筒延深40m,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价款调增?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井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内,主井井筒采用临时井架凿井,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基岩段预计涌水量8m3/h。主、副井并筒冻结及掘砌施工由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施工单位编制的矿井施工组织方案为:主、副井井筒交错开工,错开时间3个月;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该含水层涌水量达20m3/h。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需增加费用15万元。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完成了含水层段的掘砌工作,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事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补偿费用15万元和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主井井筒在通过含水基岩层后,按原掘进速度正常施工;副井井筒施工进度正常。为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施工单位及时调整了施工组织方案。【问题】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哪些优缺点?2.确定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并说明该开工顺序的优点。3.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及其井筒施工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主井井筒的施工组织方案?

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目前以()为主。A、冻结法B、沉井法C、钻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多选题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顺利通过,目前以采用( )为主。。A冻结法B钻井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问答题背景: 某矿建施工单位承担了一井筒的施工任务,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表土无流砂,厚度不到30m,基岩部分最大涌水量到30m3/h。因此,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时行表土施工,基岩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来源吊泵进行排水。 在井筒表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有3.5m厚的流砂层,采用普通井圈背板施工法无法通过,只得采用化学注浆的方法通过,造成工期延误1个月,费用增加120万元。 井筒基岩施工中,井筒实际通水大于50m3/h,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堵水,造成工程延误2个月,费用增加200万元。 井筒施工结束进行验收时,发现井筒总涌水量为15m3/h,不符合规范要求,业主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为此增加费用130万元,工期延长1个月。 问题: (1)施工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工程的变更? (2)针对本井筒的施工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索赔? (3)本工程施工单位索赔的费用和工期分别是多少?

问答题背景: 某矿将井筒冻结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A,将井筒施工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B。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能够及时给施工单位B腾出混凝土料场,为保证工期不延误,建设单位直接按设计混凝土强度与供应商签订了商业混凝土供应合同,并通知了施工单位B。 事件二:由于天降大雨,施工单位B的大型设备无法按时进场,延误了井筒的开工日期。事件三:施工单位B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至第5模时,模板变形、连接螺栓在丝扣处断开,造成事故。 问题: 1、事件一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事件二中设备无法按期进场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如何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3、该案例中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是什么? 4、事件三中事故原因分析? 5、冻结井筒的试挖条件有哪些?

单选题某立井井筒净直径为6.5m,深度为750m,其中表土段深度为550m,则该井筒表土段应当采用( )施工,才能确保井筒的施工安全,并获得可靠的进度指标。A井圈背板普通法B吊挂井壁法C板桩法D冻结法

多选题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目前以( )为主。A冻结法;B钻井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多选题在不稳定的表土层和松软破碎的岩层中进行井筒和巷道的施工,通常采用特殊施工方法,下列属于该特殊方法的是()。A冻结法B爆破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

多选题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常用的施工方法有(  )。A冻结法B钻井法C沉井法D注浆法E帷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