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用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总量时,对于污水应取含悬浮物的均匀水样,对于地表水应待自然沉降()min后,取上层非沉降部分分析。A20B25C30D35

单选题
用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总量时,对于污水应取含悬浮物的均匀水样,对于地表水应待自然沉降()min后,取上层非沉降部分分析。
A

20

B

25

C

30

D

35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水质分析方法要求是: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6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水样必须经后方可测定。A.静置24hB.悬浮物沉降后C.摇匀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A:40minB:30minC:20minD:10min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 ),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A.30minB.45minC.60minD.2h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 ),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A.40minB.30minC.20minD.10min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对于()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对于堤防的沉降问题应重点关注()和不均匀沉降差。A、总沉降量B、水平位移C、一次沉降量D、堤基高程

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配制分析用的单元素标准贮备液和中间标准溶液的酸度应保持在0.1mol/L以上。

路堤填筑应进行工后沉降观测。路堤工后沉降量及()沉降应符合设计要求。A、均匀B、最大C、不均匀

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水样必须经后方可测定。A、静置24hB、悬浮物沉降后C、摇匀

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混合标准溶液的酸度不必与待测样品溶液的酸度一致。

用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总量时,对于污水应取含悬浮物的均匀水样,对于地表水应待自然沉降()min后,取上层非沉降部分分析。A、210B、25C、30D、35

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目前常用的、比较简便的校正元素间干扰的方法是()、或()。

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分析过程中沾污造成的空白值,可作为干扰进行校正。

对于含有悬浮物、沉淀、微生物及藻类的水样,若欲测可溶太镍,应在采样现场立即用0.45u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应马上酸化至PH2,滤膜上的残渣,可留作测定悬浮态的金属,当需测水样的可溶态镍与悬浮镍的总和时,则采样时应取混合水样,取样后即用硝酸酸化至PH2.临测定前,将样品充分振摇,使悬浮物和水样混合均匀,立即用移液管分取一定量的混合水样。

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干扰系数与光谱仪的分辩能力无关,可直接使用文献中的干扰系数。

对于无砟桥面桥梁,其工后沉降量的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应超过()。A、10mmB、15mmC、20mm

对于含有悬浮物、沉淀、微生物及藻类的水样,若欲测可溶态镍,应在采样现场立即用0.451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应马上酸化至pH<2,滤膜上的残渣,可留作测定悬浮态的金属;当需测水样的可溶态镍与悬浮态镍的总和时,则采样时应取混合水样,取样后即用硝酸酸化至pH<2。临测定前,将样品充分振摇,使悬浮物和水样混合均匀,立即用移液管分取一定量的混合水样。

判断题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混合标准溶液的酸度不必与待测样品溶液的酸度一致。A对B错

单选题对于无砟桥面桥梁,其工后沉降量的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应超过()。A10mmB15mmC20mm

单选题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水样必须经后方可测定。A静置24hB悬浮物沉降后C摇匀

填空题沉降室与沉降槽分离液固非均匀相混合物其生产能力与设备的沉降()有关,而与设备()无关。沉降室的沉降速度应根据待分离颗粒的()确定。

单选题分离可沉降性固体的方法是,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型玻璃容器,静置(),将已不含沉降性的固体但含悬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悬浮物和油类水样除外)。A10minB20minC30minD40min

填空题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对于()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单选题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 ),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A40minB30 minC20 minD10 min

单选题《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 ),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A30minB45minC60minD2h

单选题对于堤防的沉降问题应重点关注()和不均匀沉降差。A总沉降量B水平位移C一次沉降量D堤基高程